您的位置:首頁 ->> 智庫匯聚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中評深度:陳雲松論理論創新與話語構建
http://www.crntt.tw   2025-02-17 00:09:27
陳雲松副書記接受中評社記者專訪(中評社 林艷攝)
 
  再次,哲學社會科學期刊是理論自信宣傳教育的主要陣地。宣傳教育作用發揮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全社會理論自信的建立及深化。與更多的新型媒體工具與數字媒體平台開展密切合作,擴大理論宣傳教育的廣度、力度和效度,為理論自信提供更有利的社會基礎。

  哲學社會科學期刊在理論創新中也扮演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期刊是學術傳播和交流的重要平台,也是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的重要載體。近年來,我國哲學社會科學期刊在繁榮學術研究、引領學術潮流、培育人才隊伍、促進學風建設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期待哲學社會科學期刊能夠進一步做好黨的創新理論的傳播者、優秀學術成果的培育者、良好學術生態的營造者,以及哲學社會科學“走出去”的助推者。

  面向未來,我們期待哲學社會科學期刊能進一步立足於推動理論創新來謀劃辦刊工作,充分發揮自身作用和影響力,推動中國學術研究增強自主創新意識。同時,期待期刊更加重視扶持有創新潛質的學者,尤其是青年學者。在刊發成果時,不關注作者身份、職稱和所處機構等背景信息,而是完全依據成果自身的理論創新價值,同時更多為青年學者提供展示才華的舞台。還期待期刊更加積極推動學科融合發展,重視體現學科融合、學科交叉的研究成果。通過融合發展建立哲學社會科學不同學科之間的聯繫,培育不同學科相互交流、相互支撐的理論創新有機體。在打破不同學科知識壁壘的過程中,推動重新整合知識,生長出新的知識群落和學科門類。

  中評社記者:十八大以來,中央高度重視對外傳播工作,強調要努力提高國際話語權,精心構建對外話語體系。您認為學術話語體系可以在構建中國理論方面發揮怎樣的作用?您如何看待智庫在塑造話語權方面的角色?

  陳雲松:中國的哲學社會科學學術話語體系是以當代中國建設、改革與發展作為實踐基礎,從總體上看是圍繞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實踐課題,來確立理論主題、建構科學體系,而不是從理論到理論,不是以抽象的前提為基點進行邏輯推論,更不是虛設問題、以所謂的科研方法體系進行學術的“問題空轉”。因此,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學術話語為中國自主知識體系的建構提供了依據,避免走向一味盲目地簡單套用西方的範疇、理念與結論的歧途。如果用西方話語來解釋中國豐富獨特的發展實踐,削中國實踐之足、適西方理論之履,那麼這種“理論創新”無疑是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成功實踐相背離的,注定經不起歷史、實踐和人民的檢驗。

  打造中國學術話語體系的過程,是不斷推出新概念、新範疇、新表述的過程,是不斷進行創造性和創新性的科學概括和理論升華的過程,這實際上正是理論創造的基本途徑。中國的哲學社會科學學術話語體系,是與中國國情相結合、與中國人民共命運的科學體系,也是集中華民族的期盼、智慧、精神和風格於一身的科學體系。這一話語體系從主要內容到表現形式,都應當深深地打上中國的烙印,閃耀中華民族的風采,體現鮮明的民族特色。打造中國學術話語體系,提升中國學術話語主導權,目的是增強中國文化軟實力,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這一目標下,打造話語體系、提升話語權與建構中國理論是相互貫通、相得益彰的有機整體。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