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大慧 |
黃大慧:中日關係還能重回正軌嗎?
2019年筆者曾以《對中日關係重回正軌的若干思考》為題,對“特朗普衝擊”下的中日關係進行論述。這裡簡明地概述筆者當時之觀點。其一,中日關係於2018年重回正常發展軌道,是由日本的立場從“競爭”轉向“協調”、中國主動引領和積極塑造對日外交以及美國特朗普政府的“助推”等多個因素造成的。其二,展望未來,中日關係短期內仍會延續改善勢頭。但長期來看,在中日結構性矛盾突出,歷史、領土等問題依舊存在,日本外交選擇波動及對華民意基礎薄弱等因素的制約下,中日關係走出“惡化與改善”的循環仍不容樂觀。其三,特朗普衝擊下的中日關係重回正軌是日本為對衝美國因素,稍取平衡的策略型調整。日美同盟是日本外交的基軸,這一點不會變。日本因應美國衝擊,有必要同中國建立穩定的雙邊關係。以下,本人管見是對幾年前論點之延伸與衍生。
一、日本政局:石破弱勢政權誕生。自民黨因“黑金事件”不得民心,欲以更迭黨首之策略,意圖蒙混過關。因而,岸田文雄辭職,石破茂繼任自民黨總裁。石破茂第五次參選並於最後一刻“翻盤”勝出,還是顯示了日本“派系力學”作用的結果。石破茂獲得了岸田文雄和菅義偉的支持,幫助他在決選中實現逆轉,說明派系政治的影響沒有消失,這是日本政治的傳統特點,未來石破茂執政也必然會受到派系的掣肘。石破接任後,火速解散眾議院,試圖以高人氣一舉贏得選舉,進而結束“黑金事件”。然而,選戰中期又爆發出自民黨2000萬政治活動資金一案,進而引爆自民黨大敗,形成多年未有之“少數執政黨”場面。從眾議院來看,自公聯盟未過半,且包括預算委員會在內的多個小委員會委員長之位讓位在野黨。就參議院來說,石破面臨明年參議院大選,其成績十分可疑。從黨內來看,石破黨內根基不穩。麻生太郎、高市早苗等反石破力量暗中等待時機,以推翻石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