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荏苒、歲月如梭,我們有理由認為,就是由於日方追隨美國而作重大戰略調整導致中日關係真正受到“有史以來最大戰略挑戰”。而且,我們期盼的“戰略互惠”並不是低層次的封閉性政經互利關係,而應是全面合作、實現互利共贏的高層次的開放性戰略關係,不克落實或缺乏誠意的合作難以推動“戰略互惠關係”的深入,缺乏戰略共識的中日關係也難以行穩致遠。
殷鑒不遠、聞者足戒,“戰略互惠”的基本精神早在2007年中國政府總理訪日時發表的《中日聯合新聞公報》中就表述得很清楚,即“今後中日兩國將全面發展在雙邊、地區及國際等各層次的互利合作,共同為兩國、亞洲以及世界作出貢獻,在此過程中相互獲得利益並擴大共同利益,藉此推動兩國關係發展到新的高度”。現在,中日兩國領導人重新確認全面推進戰略互惠關係的兩國關係定位,是對兩國關係未來發展的頂層設計,亦體現了兩國領導人的戰略視野與政治智慧。
及鋒而試、疾足先得,切實推進中日關係“戰略互惠”的發展不僅需要中日兩國相向而行,更需要日本政治家在推動中日戰略互惠關係過程中的歷史責任、政治智慧和政治勇氣,日方唯有痛徹痛悟、徹底反省,必須對損害中國戰略利益的對華外交政策尤其是安保戰略三文件給予“結構性”糾錯。我們絕不接受日方在提倡中日“戰略互惠”的同時,繼續協同美西方陣營全方位圍堵並損害中國的戰略利益,一邊撈取經濟利益,一面搞安全政治對抗。
溫故知新、展望未來,在日本尚未調整視中國為最大戰略挑戰的對華政策之前,中日關係“戰略互惠”步入正軌依然舉步維艱、任重道遠;日本政府須在戰略思維層次切實端正對華認知,更須恪守正道、篤行致遠,堅守中日四個政治文件精神原則,徹底摒棄追隨美國遏制中國的冷戰對抗思維。
在中日關係面臨瓶頸之際,在石橋湛山逝世50周年之際的2023年6月,以日本國會超黨派議員為核心成立了“石橋湛山研究會”,成立時衹有44名成員的研究會在半年時間裡人數遽增至100多人。石橋湛山是日本著名媒體人與政治家,曾短暫擔任日本首相。石橋湛山因病辭職後曾多次訪華,亦是戰後第一位訪華的日本前首相。他在戰前就呼籲放棄殖民主義、反對戰爭,戰後主張不衹追隨美國一邊倒,呼籲獨立於美國的自主外交。“石橋湛山研究會”秘書長、前法務大臣古川禎久認為,“現在是該向石橋湛山學習的時候了,我們希望可以從他那裡學習到如何掌握日本這艘船的船舵,從而正確引導國家,恢復政治信任。”
石破茂不僅參加了“石橋湛山研究會”,還啟用前防衛大臣、“石橋湛山思想研究會”共同代表岩屋毅出任外務大臣。期待石破茂內閣對華新政堅持外交自主戰略並妥善化解中日兩國矛盾分歧、與中方共同確立危機管控機制化,為兩國關係建設性改善與“戰略互惠”閾值積纍更多有利條件與正能量因素,推動中日戰略互惠關係真正進入發展正軌。
謝謝各位老師的精彩發言,今天的思想者論壇到此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