囿於日美安保體系的堅固捆綁,日本的政治野心,往往衹能在維繫該體系的基礎上做有限努力,從而在政治表達上呈現“當面一套、背後一套”的奇怪面貌。石破茂上台前後的部分表述就有明顯差別,需要對其“實的一面”和“虛的一面”加以區分。其有關要到美國屬地關島進行“對等駐軍”的言辭,可能衹是呼應或配合美國戰略調整的一種新型方式。因為不久前,美國從琉球群島等地撤離了數萬軍隊至關島,有意加大對第二島鏈的防守。
其三,歷史反省的不徹底與日本軍事野心的復活隱患。雖然石破茂在上任後宣佈不會參加“靖國神社秋季例行大祭”,但10月17日,他卻向靖國神社供奉了名為“真榊”的祭品。這讓本來對石破茂心存好感和期待的諸多中國民眾大失所望。石破茂以“小祭”代替“大祭”的做法,從積極層面看,是他在運用政治平衡技術,既照顧到右翼情緒,又在一定意義上表示出其對參拜靖國神社的否定態度,釋放了在歷史問題上與鄰國緩和關係的小信號。但其消極意義更明顯,至少說明日本的政治圈層,始終未進行徹底的歷史反省,未完全心甘情願地同軍國主義切割,沒有完全形成走和平發展道路的決心與信心。
二戰結束已近70年,日本對靖國神社中供奉的甲級戰犯,仍然進行各種形式的尊敬和祭奠。包括中國在內的鄰國之所以對此尤其敏感,不僅關乎歷史情感,更因為它傳遞的價值觀念存在危險性。因為,除了不放棄在靖國神社“拜鬼”,日本自“安保三文件”出台以來,還提出到2027年把防衛費的GDP占比從約1%提高至2%以上。其新戰略中規定的2%的目標,以及日本防衛計畫中提出的五年支出43萬億日元(約合3150億美元)的計畫,將使日本的軍費達到北約的標準。
石破茂的政治興趣,也更偏重軍事國防議題,其歷史撫慰與文化親和似乎主要體現在表面。早在2012年,時任防衛大臣的石破就提議將日本自衛隊升格為國防軍。2024年,在競選自民黨總裁時,他仍然堅持將日本自衛隊升格為國防軍的主張。考慮到他甚至提出了應當共用核武器來建設“亞洲版北約”的激進觀點,如果能長期執政,不排除有將強軍政治推向極端的可能。
在這個意義上,不管日本首相如何更迭,中國都需要密切防範日本乘世界變亂之勢,復活軍國主義的冒險思潮。新時代新征程,中日兩國進一步深化互信,加快積纍排除外部霸權干涉的條件和勢能,在獨立自主的基礎上尋求兩國間真正的利益共識,共同建設長久和穩定的友好關係,是當務之急。
王鍵:謝謝羅老師,給我們從國際法的角度進行了說明。我個人也準備了發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