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智庫匯聚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 
中評論壇:石破茂與中日關係的走向
http://www.crntt.tw   2025-02-17 00:07:35
 
  其一,對“和平憲法”法治底線的試探與突破。1945年日本戰敗後,在投降書中明確承諾“接受《波茨坦公告》條款”,而《波茨坦公告》又明確規定“《開羅宣言》必須實施”。所以,《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被納入《日本投降書》,其內容構成戰後約束日本的重要的條約法規則。不久後,以美國為首的盟軍即督促日本起草並通過了“和平憲法”(1947年生效),規定日本“永遠放棄把利用國家權力發動戰爭、武力威脅或行使武力作為解決國際爭端的手段,為達此目的,日本不保持陸、海、空軍及其他戰爭力量”,以期用法治手段,消除日本軍國主義復燃的可能性。

  然而,日本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就試圖突破“和平憲法”的限制。到2015年安倍執政期間宣佈解禁集體自衛權,特別是到2022年岸田任內出台“安保三文件”後,“和平憲法”開始進入要被架空的快車道。這一危險的“法治”破局,事實上與美國的戰略捆綁息息相關。“安保三文件”將中國定位為“迄今最大戰略挑戰”,將中國台灣地區定位為“與日本共享基本價值觀的重要夥伴和朋友”。這與美國在當年10月公佈的《國家安全戰略》中將中國定位為“美國最重要的地緣政治挑戰”高度契合。

  日本亦步亦趨地追隨美國的戰略轉圜,加深兩國的同盟捆綁,是日本弱化“和平憲法”的主要緣由,並非日本首相一己之力的推動完成。衹是,日本似乎要“藉力打力”,藉“助攻”美國反華戰略之名,行推進其自身強軍戰略之實。2023年,日本在石垣島、與那國島及宮古島等地增強軍力部署,刻意製造台海周邊緊張局勢,投巨資研發遠程攻擊武器,全面提速其海空裝備升級步驟,對防衛力量進行“根本性強化”。石破茂上台前後拋出的“亞洲版北約”等構想,本質上是對強軍戰略的延續,是對“和平憲法”法治底線的進一步試探。

  其二,對日美安保同盟關係的維繫與革新。對於日美安保同盟關係的處理,含石破茂在內的日本多屆日本首相的態度與做法,往往具有矛盾性。譬如,石破茂一方面尖銳性地聲稱安保條約是“非對稱雙邊條約”,日本作為獨立國家,在大多數場合對美軍駐地的軍人軍屬沒有警察權,這有些像中國過去被迫接受的列強“治外法權”,從而要求修訂《日美安全保障條約》;另一方面,石破茂在實際層面的政治與軍事政策,並非弱化,而是延續“安保三文件”,以建立“對等同盟關係”、“對等駐軍”等創新的概念和方法,繼續強化日美同盟。

  當然,“治外法權”“對等同盟”的說法,在很大程度上,表達出了日本民眾對駐日美軍的真實的態度和不滿。石破的共情,既是其爭取選票的方式之一,也代表了他一定的真實意願。但是,其行為策略為何又不秉持真實意志?這似乎是日本在擺脫美國的從屬地位這一問題上,長久存在的矛盾與無力感的體現。畢竟,美軍基地在日本的龐大存在及其對日本政治經濟的深度控制,遠非個人英雄主義的領導者可以在短期和常規狀態下完成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