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韓國仍未完全實現文官對權力機構的掌控。政變中我們目睹了與權力機構的種種勾結,如政治化的檢察官和警察,以及投機取巧的軍人。再完美的制度也有人性的一面。韓國長期以來習慣於“人治”,這個問題不容易解決。
第四,韓國不應在南北朝鮮的體制競爭中自喜自滿。韓國政治的目標不是只在韓國實現民主、先進的社會,而是要最終建立一個南北朝鮮統一的國家,同時在過程和結果中發現並實施能夠協調個人與國家、自主與控制、權利與紀律的政治制度。當前關於政治領域、權力結構調整和體制改革的討論缺乏長遠的眼光和一貫的原則,前進的方向沒有體現公眾的默契和支持,應該盡快加以修正。
第五,經此政變我們意識到改變當前政治格局的必要性。目前,執政黨國民力量黨與其說是保守黨,倒不如說是右翼或極右政黨。在野黨共同民主黨是進步黨,但其實是中間右翼和左翼派的聯合體,少數幾個小在野黨帶有(極)左色彩。展望未來,我們需要通過改變政治力量及其聯盟的合縱連橫來重新平衡政治格局。
第六,政治不穩定,外交也不穩定。衹有當韓國夠格與美國結盟,韓國才會受到尊重。在一月二十日特朗普就職典禮上,中國與日本分別由國家副主席及外相代表出席,韓國卻只是駐美大使作為代表,韓國在此次外交活動中表現不盡理想。在地位被削弱的情況下,很難在重大活動中發出自己的聲音。在特朗普第二個任期的前六個月,預計他將做出重大外交政策決定。而政治不穩定使得韓國無法被承認為美國的合法夥伴,更遑論被納入外交考量的重點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