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東北亞地區存在的戰爭危機與現狀
1、帝國主義陣營企圖通過東亞戰爭和西太平洋戰爭,進一步推進第三次世界大戰,並全面化“新冷戰”。
韓國民眾民主黨秘書長金大峰認為:2024年7月北約華盛頓峰會上完成了“北約的太平洋化”,2024年6月至8月間北約成員國與西太平洋親美好戰國家進行了多場聯合軍事演習,為實戰化鋪路。北約東擴是2022年2月俄羅斯特別軍事行動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北約的太平洋化”將帶來同樣致命的後果。將東北亞納入菲律賓後稱為東亞,而加入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後即成為西太平洋。帝國主義陣營操控美、日、韓的“東北亞版北約”,美、日、菲、澳的“四邊機制”(S-QUAD),美、英、澳的AUKUS等,形成跨越東北亞、東亞和西太平洋的侵略性軍事集團,並將日本軍國主義勢力作為東亞戰爭和西太平洋戰爭的急先鋒。帝國主義陣營的基本作戰模式是將親美法西斯勢力作為戰爭代理人,將戰爭局限於距離本土較遠的地區,以三大戰場的局部戰爭形式,實施非核混合戰。
亞洲共同行動日本聯絡會議全國事務局成員迫田英文認為:日本政府一直以來煽動所謂“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導彈與核威脅”和“中國對台灣的軍事干涉”,並將其視為日本安全保障的威脅(安倍晉三與麻生太郎提出的“台灣有事即日本有事”論)。在美日安保條約和“印太戰略”的框架下,日本自2015年通過集體自衛權相關內閣決議後,加速準備自衛隊對朝鮮半島、台灣海峽以及南中國海的軍事介入。2017年末前主要煽動目標是朝鮮的“威脅”,但從2018年起,“台灣有事”論逐漸成為重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