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東亞安全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 
中評論壇:石破茂與中日關係的走向
http://www.crntt.tw   2025-02-17 00:07:35
 
  放眼未來、峰迴路轉,當下的中日關係改善跡象明顯,“戰略互惠”閾值似得以涅槃重生,但殷鑒不遠、知往鑒今,2022年12月16日,岸田內閣推出視中國為“前所未有的最大戰略挑戰”的安保戰略三文件,中日關係遭受重大衝擊。隨後,作為日本官方重要涉外文件的2023年版與2024年版日本《防衛白皮書》與《外交藍皮書》皆重申這一涉華立場,但2024年版《外交藍皮書》亦在時隔五年之後再次提及“中日戰略互惠關係”這一表述。

  二、中日關係“戰略互惠”沿革

  積羽沉舟、群輕折軸,中日兩國是無法搬離的鄰邦,管子曰“召遠在修近,避禍在除怨”。自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以來,中日關係既有發展也有曲折,但在2001年4月-2006年9月期間,時任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不顧中國和亞洲其他國家人民的強烈反對,先後六次參拜供奉有二戰甲級戰犯的靖國神社,造成中日關係嚴重倒退,長期陷於嚴峻複雜的“政冷經冷”時期。

  2006年9月26日,52歲的安倍晉三接任日本首相;當年10月8日,安倍晉三在北京與時任國家主席胡錦濤會談時,呼籲改善因前首相小泉純一郎參拜靖國神社而惡化的兩國關係,提議雙方建立“戰略互惠關係”,以在國際社會追求共同利益 。此為中日關係“戰略互惠”概念的首次提出。

  2007年4月11日,時任中國政府總理溫家寶在東京與時任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舉行會談。雙方確認了中日戰略互惠關係的內涵,同意建立中日經濟高層對話機制,表示要共同努力,提高雙方在各領域的合作水平。但另一方面,安倍內閣亦大力開展構建“日美澳印價值觀聯盟”和“自由與繁榮之弧”的外交活動,預示著21世紀的中日關係正面臨更為複雜的結構性矛盾與博弈。

  2007年8月28日,主題為“中日戰略互惠關係及亞洲未來”的第三屆“北京-東京”論壇在北京開幕。安倍在發給論壇的書面寄語中說“日中兩國‘戰略互惠關係’指的是,兩國充分認識到對亞洲和世界負有的神聖責任,願意共同為亞洲和世界的和平與發展做出貢獻,同時努力擴大雙方共同利益關係”。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