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提供台灣的軍備可看到潮濕發霉。(照片:美國國防部監察長報告) |
揭仲表示,這樣就變得恨尷尬,這些美援裝備來到台灣之後,也因為彈藥、裝備比較陳舊,我方必須經過一定的檢查與整理,但最後仍是收進庫房,等於是從美國千里迢迢運來,最後還是要進庫房,當作後備動員所需的裝備,也不是現役部隊迫切需求的裝備。換言之,這些美援裝備對台灣的意義在於,能夠擴充台軍後備動員裝備庫存,但是對於立即提升台軍戰力缺乏助益。
揭仲表示,其實台灣現在欠缺的,就是美國對台軍售還沒交付的那些項目,例如刺針飛彈、新型拖式飛彈等,可是這些東西又不在這次的軍援項目當中。至於戰鬥個裝方面,前陣子有討論認為台軍應該提升戰鬥個裝的防護標準,但顯然美方現在送來的這一批不僅年限比較久,保存情況也不是那麼良好。
揭仲指出,此次美方軍援台灣的撥款上限額度3.45億美元,其實金額很高,如果只是軍援這些裝備,效益有點太低,甚至有點浪費。既然美方有這筆經費,台灣方面應該要對美國國防部就用途進行溝通,找出台灣比較有迫切需求的項目。
揭仲表示,坦白講,台灣目前需求的刺針飛彈、新型拖式飛彈等,在俄烏戰爭結束前,不大可能被美國列入援台清單,因為俄烏戰場的需求,美國的產量又要優先補足自己的戰備彈藥,接著則是補足北約的戰備彈藥,就算俄烏戰爭突然結束,台灣短時間內也不會登上援助清單,除非歐洲的戰備庫存都充足了,才可以換成給台灣。
揭仲指出,美國這類軍援都是有順位,第一順位是美軍自身,再來是北約各盟國加上以色列、澳大利亞、紐西蘭、澳洲、韓國、日本等幾個主要盟國,接下來才是台灣等其他一般對象。所以在台灣沒有發生戰事的情況下,美國對台軍售、軍援順位都是偏低的,況且台灣需要的項目,也是現在俄烏戰場上大量使用的。
揭仲指出,換言之,美國的裝備大量援助到烏克蘭及北約後,當要援助台灣時,只好找庫房裡面有的,然後烏克蘭與北約比較用不上的項目,所以就出現現在的情形。
換角度來看,從這次美方援台的品項來看,是否他們認為台海目前沒有急迫的衝突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