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賴清德下午在府內召開第二次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照片:府方提供) |
賴清德強調,我們必須找出現有機制的不足,並且予以補強。無論是中央或地方單位,都不能報喜不報憂、更要仔細確認數字與實際資源的準確程度。因為在推演中,發現不足、待改善之處,都是一件好事;這代表著,我們有發揮驗證的功效,仍有許多可以進步、加強的空間。
他也要和各位報告,這幾年來,隨著全球疫情和俄烏戰爭的爆發,世界各國都在提升防衛韌性,包括北約或歐盟,都制定了全社會韌性強化的指引。這顯示,台灣並非特例,全社會防衛韌性是全球性的課題,而台灣持續提升全社會防衛韌性,也是國際社會的共同期待。
賴清德接著提及,這個月他訪問了太平洋友邦馬紹爾群島、吐瓦魯和帛琉共和國,並過境美國夏威夷和關島。各個國家的友人,除了表達對台灣的堅定支持,更是多次重申對台海和平穩定的期待。我們要持續以行動回應國際社會的支持,讓台灣有能力捍衛自身安全。
身為總統,他也要特別藉這個機會,向國際社會強調,台灣有決心捍衛區域的和平穩定,我們會加速腳步打造更具韌性的台灣。他要在此宣布,明年開始,針對防空與救援的“萬安”、“民安”演習,也將重新整合為“2025城鎮韌性演習”,一方面與國際上的演習代號能夠接軌,讓國際更了解台灣的努力。
他要再次強調,當我們打造一個更強韌的台灣,國際上理念相近的夥伴,會更願意協助台灣,共同因應各項挑戰。捍衛民主需要集結每一分力量,而推動全社會防衛韌性,是相當龐大的任務,政府部門對於這些工作,必須用更開放的態度,引進民間人才資源。
賴清德說,因為唯有結合政府和民間的力量,才能共同因應極端情境下的挑戰,也才能提升台灣整體的防衛能力,共同鞏固全球民主韌性,以及維護區域和平穩定。針對桌上推演的各個項目,來進行檢討與驗證,共同提升全社會防衛韌性,讓台灣更安全、區域更穩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