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串連大小金的金門大橋,大橋底下,金廈小三通船隻固定往來,地方期待金門大橋升級,成為連接金門和廈門的金廈跨海大橋。(中評社 資料照) |
曹原彰表示,英法有世仇,但從1802年法國提出興建“英法隧道”的構想,到1993年完工,相隔了191年。這個舉世矚目的“英法隧道”,也具體地說明了交流可以替代對抗,和諧可以化解仇恨,並傳為世界歷史性的佳話。
曹原彰說,他已年過77,正好誕生在國共內戰,國民黨退據金馬台澎之時,童年歲月都在炮火煎熬和戰亂陰影中成長;20多年前還曾經挑戰李登輝的戒急用忍,故意直航廈門,回台後被判刑坐牢,終於也成就了今天的小三通。這在在說明仇恨和敵對應該放下,未來的和平幸福應該自己爭取。因此,個人特別呼籲,未來兩岸高峰會談可選擇金門作為談判聖地。做與不做全在賴清德的一念之間,而做與不做的結果,賴清德也必然了然於胸。
曹原彰接著表示,1990年兩岸紅十字會的代表陳長文和韓長林,就在金門簽下《金門協議》;823砲戰50周年,馬英九在金門宣布金門成為和平廣場,也可興建金廈大橋。
最後,曹原彰接著表示,那麼過去的從戰場到簽訂《金門協議》,再到小三通與大三通,金門前縣長李炷烽也在金門興建“金門和平紀念園區”,這樣的演進,正合乎歷史宏觀的潮流。我們期待金廈大橋及金門高峰會談成為世界級的話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