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高雄市梓官區漁會總幹事張鈞華。(中評社 蔣繼平攝) |
中評社高雄11月27日電(記者 蔣繼平)受到關稅戰等負面影響,台灣養殖漁業正承受市場萎縮與價格不穩等挑戰。高雄市梓官區漁會總幹事張鈞華向中評社表示,台產鱸魚面臨內需及外銷疲軟,收購價格低迷,漁會展開年度行銷計畫,盼支持在地漁民。另外漁民反映養殖成本一直上漲,雖無棄養聲音,但對漁民來說只能賺個工錢而已。
根據台灣漁業統計年報顯示,鱸魚年產量約2.4萬公噸,2023年外銷量約佔總產量27.5%,鱸魚多以冷凍形式出口,包含條凍及魚片,也有少量生鮮冷藏出口。鱸魚的外銷重心為澳大利亞,約佔66.1%,美國則是第二大市場,佔比25.9%。
台灣主要養殖的鱸魚有金目鱸和七星鱸,其中以金目鱸最為普遍,產地遍布雲林、嘉義、台南、高雄、屏東沿海地區,並以嘉義為主要產地。
高雄市梓官區漁會27日舉辦“鱸此大器—2025年台產鱸魚多元化行銷推廣計畫”記者會,今年漁會已累計收購150噸台產鱸魚原料,以實際行動協助產銷調節,展現支持在地養殖漁業,並攜手餐飲業者推動鱸魚餐點,讓消費者外食、採買都更方便。
針對鱸魚今年產量與價格,張鈞華指出,今年鱸魚產量豐富,但內需市場與外銷市場的消費力道較疲弱,大尾鱸魚(1.5台斤到2台斤以上)的池邊收購價格比較低迷,所以辦活動推廣,可以做成魚排,或做成更多規格的料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