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民進黨團幹事長鍾佳濱。(中評社 俞敦平攝) |
中評社台北11月26日電(記者 俞敦平)政府規劃自2026至2033年投入新台幣1.25兆元推動“強化防衛韌性及不對稱戰力”特別預算,引發在野黨對支出規模與用途的質疑。對此,民進黨立法院黨團幹事長鍾佳濱今日表示,預算核心並非採購昂貴平台,而是建立台灣本土的不對稱戰力供應鏈,包括無人機、感測系統及相關科技載具。他說,美國也期待台灣補上這類戰力的產能缺口,並強調“不是凡事向美國買,而是把產業鏈留在台灣”。他認為,提前提升戰備可形成嚇阻,是避免衝突發生的必要準備。
賴清德昨日宣布啟動八年期1.25兆元“國防”投資計畫,希望在2027年前完成不對稱戰力強化,並於2033年建構更完整的防衛體系。美國“國會議員”與德國在台協會相繼表態支持,認為台灣提升軍備符合區域安全需求。在野黨則要求政府先催促既有軍購交貨,質疑特別預算方向與負擔。
對此,鍾佳濱表示,1.25兆特別預算的重點並非採購戰機、軍艦等高價平台,而是強化不對稱戰力。他說,這類裝備多屬於短小、成本低、數量多的載具,俄烏戰爭已證明其具消耗對手戰力的效果。台灣擁有成熟科技製造能力,政府希望在預算支持下建立本土生產線,包括無人機、感測系統與AI輔助裝備等,“這不是全部買美國,是台灣自己要把能力做起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