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國防部長顧立雄接受媒體採訪。(中評社 鄭羿菲攝) |
中評社台北10月13日電(記者 鄭羿菲)賴清德雙十慶典表達將打造“台灣之盾”,強化防空能力,卻遭質疑違“不對稱建軍”原則。台國防部長顧立雄13日表示,防空防禦系統本就陸續建置中,賴清德提出的觀念是雷達與飛彈系統做更有效地整合,確實是往不對稱作戰概念發展。
賴清德雙十慶典表達將打造“台灣之盾”(T-Dome),建構台灣分層防禦、高度感知、有效攔截的嚴密防空系統,為台灣編織保護民眾生命財產安全的防護網。不過,曾任國防部視察的軍事研究者盧德允認為,政府滿口“不對稱”,實則反其道而行。美國將領在國會作證曾提到,美軍遭遇造價1萬美元的無人機攻擊,卻用200萬美元的飛彈攔截,成本效益顛倒,遭到敵方“不對稱”;台灣須考慮自身防衛需要,與美方共商建軍發展方向,而非被軍工複合體牽著鼻子走。
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13日邀台國防部長顧立雄以秘密會議方式進行“潛艦國造專案進度報告”。
顧立雄會前接受媒體訪問表示,防空防御系統,我們本就一直陸續建制中,賴清德提出的觀念,主要在於從各自的雷達偵測設備,到各式飛彈系統,若能做一個有效的整合,從事多層次、有效的攔截。這樣的指導方案當然符合不對稱作戰原則,假設沒有將設備做整合,沒有將防空飛彈,無論是反彈、反機或反無人機做有效整合的話,就沒辦法達成高效率的攔截,或是有效的火力協調分配。
顧立雄說,若能整合,攔截機率自然會成功,也能做更具效率、有效資源分配的火力協調,這當然符合不對稱作戰的概念。
顧立雄指出,此外,我們建制的雷達相關設備、飛彈系統也好,或相關無人機裝備也好,我們都是朝向往機動存活率高的方式進行配置、購置。這確實是往不對稱作戰的概念在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