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展示中心有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中評社 俞敦平攝) |
中評社北京8月30日電(記者 俞敦平)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自2016年掛牌以來,已成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核心承接平台,累計註冊企業超過6000家,其中20%來自北京。園區聚集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與科技型中小企業,並建設協同創新展示中心,展示京津兩地合作的創新成果。園區產業涵蓋智能科技、新能源、生物醫藥、石墨烯與新材料等多個領域,正逐步形成“北京研發、天津轉化”的協同格局。
29日,作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慶祝大會的一環,大會新聞中心以京津冀協同發展為主題,安排中外媒體集體採訪,天津港和天津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
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是北京與天津兩市為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國家戰略所推動的重要項目。2016年9月28日,兩市政府在北京簽署《加快建設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合作協議》,隨後由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與天津市濱海新區人民政府共同簽署《共建協議》。同年11月22日,園區正式掛牌,標誌著京津協同創新進入全新階段。
自掛牌以來,園區發展成果持續累積。累計註冊企業超過6000家,其中約20%來自北京,體現兩地科技與資源的緊密結合。目前園區已有250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達354家,同時獲批國家海外人才離岸創新創業基地與中國(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聯動創新示範基地,進一步奠定其戰略地位。
園區整體產業佈局明確,以“三+一”產業體系為核心,涵蓋智能科技、生命大健康、新能源及科技服務業。現場展示也突顯園區廣泛涉足的前沿領域,包括新材料中的石墨烯應用、疫苗與生物製藥研發,以及多家智慧農業與高端裝備製造企業,呈現多元化的創新產業生態。
為強化成果交流與展示,園區設立了天津濱海中關村協同創新展示中心,也是記者們本次參訪的地方。一層展廳面積達1400平方米,集中展現濱海新區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的實踐成果,以及園區作為承接北京創新資源、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的重要角色。透過展示中心,外界得以直觀瞭解園區如何在政策支持與產業聚集的雙重推動下,逐步形成“北京研發、天津轉化”的協同創新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