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民黨26日號召民眾上凱道“反綠共、戰獨裁”,主辦方喊出多達25萬人到場響應。(中評社 資料照) |
中評社台北5月8日電/台灣進行大罷免,司法大動作偵辦罷綠委不實連署,中國國民黨多個地方黨部遭搜索,14名黨工遭羈押,外媒也在關注。日本商業週刊《東洋經濟》指出,民進黨塑造在野黨破壞國家的形象,甚至外媒只要介紹相關爭議,就會被貼標籤,質疑台灣政治受到特定議題的支配。
《東洋經濟》報導直指,日本社會常以“民主、自由”讚美台灣,但對其內部爭議瞭解有限。報導質疑,台灣是否真正擁有獨立的思想,或深受“中國”議題的支配。如今的日本,只要稍微介紹一下台灣內部存在的爭議,就很容易被貼上“親國民黨”、“親中”、“反台灣”的標籤。若沒有稱讚民進黨,就會被認為是在侮辱台灣,甚至被視為“中共同路人”。報導呼籲國際社會應更深入理解台灣,而不是以簡單的價值觀評判。
根據《中時新聞網》報導指出,日媒《東洋經濟》刊登了一篇報導,聚焦4月26日凱道集會,導火線是民進黨發動的大罷免。中國國民黨對民進黨立委發動反制罷免,形成“罷免大戰”。罷免連署過程中,國民黨被指控提交包含已故人士名字的連署名單,檢方以偽造文書罪展開調查,拘捕相關人員。然而,民進黨過去的連署也曾出現類似問題,卻未受追究,引發國民黨“司法不公”的指控。這成為集會的另一導火線。
《東洋經濟》報導指出,台灣政治已陷入嚴重兩極化。民進黨常將國民黨貼上“親中”或“中共同路人”標籤,國民黨則指責民進黨“綠色文革”與“獨裁”。2025年度預算案是朝野對立的焦點。在野黨削減6.6%預算,民進黨批評這將癱瘓政府運作。然而,削減的項目多涉及爭議性支出,如媒體宣傳與數位發展部預算。儘管總預算仍創歷史新高,民進黨將焦點放在“被刪預算”,成功塑造在野黨“破壞國家”的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