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賴清德。(中評社 資料照) |
中評社台北10月13日電/《日經亞洲》12日指出,台灣與加、澳、日、紐洽簽貿易協議卡關,其他國家也持觀望態度,凸顯台灣擴大全球貿易夥伴關係的努力遭遇阻撓和拒絕。報導認為,經貿協定缺乏實質進展,對“賴政府”而言是一大挫折。
《日經亞洲》報導,包含台灣官員在內等多名消息人士指出,台灣多年來一直致力於推動與澳洲簽署貿易協定或特定產業協議、與加拿大建立經濟合作架構、與日本簽訂全面經濟夥伴協定,並與紐西蘭更新貿易協定或簽署特定產業協議。台灣也一直在爭取與至少四個東南亞主要經濟體達成經濟合作或投資協議。然而,兩位知情人士表示,幾乎所有這些國家對這個亞洲晶片強國都表現出冷淡的態度。
報導提到,缺乏具體進展對台灣的“賴政府”而言是一大挫折。“賴政府”希望延續前任蔡英文總統時期的貿易安排,以對抗大陸的脅迫,並彌補缺乏正式外交關係的劣勢。大陸聲稱台灣是其領土的一部分,並利用商業與進口禁令來施壓台灣。這種僵局反映出台灣在變動的世界秩序中掙扎求生的困境,一方面受到美國總統特朗普關稅政策的影響,另一方面又面對大陸不斷擴大的影響力,其中一名知情人士告訴日經亞洲,“在特朗普帶來的國際貿易秩序與美國政策的不確定性之下,各國正彼此協商並簽署協定,但台灣卻沒有被納入其中。”
報導引述2名知情人士說法,加拿大雖然早已在四月大選前與台灣完成貿易協定談判,卻遲遲未簽署,這引發了台灣方面的擔憂,擔心加拿大可能會退縮。因美加關係在特朗普執政下再現摩擦,加拿大總理卡尼(Mark Carney)正努力推動“亞洲再平衡”戰略,以減少對美國的依賴,加拿大最近才與印尼簽署了一項新的貿易協定。
加拿大外交部發言人向《日經亞洲》表示,“依據一中政策,加拿大與台灣保持非官方但有價值的經濟與人員交流關係。”
報導引述另一名消息人士指出,菲律賓最近展現出與台灣互動的意願是少數例外,由於馬尼拉與北京在南海陷入激烈的領土爭議上,在東南亞國家中,菲律賓對與台灣合作的態度最為開放。“雖然尚未就貿易協定進行正式討論,但有保持樂觀的理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