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最新動態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潘兆民:賴清德談話讓台灣安全風險更高
http://www.crntt.tw   2025-10-13 00:25:54
東海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兩岸關係研究院執行長潘兆民。(中評社 方敬為攝)
  中評社台中10月13日電(記者 方敬為)針對賴清德今年度雙十談話,東海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兩岸關係研究院執行長潘兆民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雖然未如先前直指“兩岸互不隸屬”,但其實是透過話術包裝,通篇仍然是“兩國論”,不只切割兩岸,甚至是切割中華民國與台灣,十足的台獨理念主張,兩岸關係無和緩的空間。

  潘兆民,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博士,現任東海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兩岸關係研究院執行長、台灣中區教授協會常務理事,曾任東海大學國際教育合作處副國際長、東海大學就業輔導暨校友聯絡室主任、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政治系訪問學者及上海復旦大學訪問學者。

  分析賴清德雙十談話,潘兆民表示,表面上看似溫和,強調“期待中國體現大國責任”與配合國際秩序,但實際論述並未脫離既有的“兩國論”包裝,而是延伸出更明顯的“去中化”及切割中華民國與台灣關係的政治意涵。

  潘兆民認為,賴清德是有系統地將“台灣主體性”與台獨理念論述加以內化,即便演說中沒有明言“兩岸互不隸屬”,但諸多處處可見相關措辭與象徵,例如在雙十晚會表述“‘中華民國′來台灣70年”不提“民國114年”,中斷“國家”連續性。

  他進一步說,賴甚至特別強調解除戒嚴的天數已超越“國民政府”來台實施戒嚴的天數,其論述正是隱含著台灣已與過去不同,這是十足的台獨理念論述,既然兩岸無關,中華民國與台灣也無關,那兩岸也就沒有和解之必要。

  潘兆民研判,賴清德今年在言詞上的“克制”,並非源自對兩岸和緩的誠意,而是被外部政治現實所制約,由於美中正在尋求降低緊張、恢復高層互動,美國當前將對華戰略與經貿談判列為優先項目,華府在處理台灣議題時顯現出相當的務實與計算性,甚至在必要時會刻意避免讓台灣成為干擾美中對話的變數。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