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積電。(中評社 資料照) |
中評社台北8月27日電/美國總統特朗普於11日公開表示,美國政府將與面臨經營挑戰的晶片製造商英特爾達成協議,取得這家晶片大廠10%的股份,並且計畫推動更多類似的投資行動。此舉主因是特朗普認為,拜登政府時期推出的晶片補助法竟“送錢”給英特爾、台積電等大廠,十分愚蠢。而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26日接受CNBC專訪也透露,他上任後第一時間便致電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直接表明若不加碼在美國的投資,華府將收回晶片法案核准的65億美元補助。
盧特尼克在CNBC訪問中點名台積電,直言台積電市值高達一兆美元,幾乎壟斷全球晶圓代工,但拜登政府卻僅以65億美元補助,換來其在亞利桑納州650億美元投資案,顯然條件過於寬鬆。他回憶上任後就直接致電魏哲家,語氣強硬表示“這不合理”,並威脅要收回補助。
在施壓後,台積電隨即在白宮宣布將在美國再投資1000億美元,總投資規模一舉拉高至1650億美元。盧特尼克強調,不只台積電,美光、德州儀器等美國半導體大廠也都陸續加碼投資,顯示政策已逐漸見效。
而對於外界批評政府涉足企業股權分配,做法過於激進。盧特尼克則辯護說,美國不能無償提供補助,拜登政府當年投入巨額資金卻沒有要求任何實質交換,才是對納稅人不公平。他透露,自己與特朗普總統及英特爾執行長陳立武會談後,雙方同意美方取得價值等同補助金額的股份,但該股權不具投票權,不會介入經營。
至於外界批評這樣的作法等同於建立“主權財富基金”,而盧特尼克則堅稱,特朗普政府真正目的不是成立“主權基金”,而是結合日本、韓國的投資承諾,建立“國家與經濟安全基金”,以推動美國基礎建設與長遠戰略。
不過,針對特朗普施壓台積電赴美設廠,台積電一直強調,相關布局也是因應客戶要求。若依目前輝達、蘋果都承諾要加大在美投資的方向來看,台積電當初若不承諾加大投資,恐怕後果也不好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