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僑委會委員長徐佳青。(中評社 黃筱筠攝) |
中評社台北5月7日電(記者 黃筱筠)僑委會委員長徐佳青今天在立法院報告提及,美國對等關稅對全球各國出口競爭力產生重大影響,並牽動全球供應鏈重新布局。而相關供應鏈的重組及轉向,也勢將形成新一波僑台商移民的現象。
她也說,過去供應鏈以規模化生產、成本最小化為導向,然而面對關稅壁壘與地緣政治風險上升,從低成本走向高彈性的供應鏈新時代來臨,企業需從成本中心轉化為利潤中心,重新檢視供應鏈風險,加強對產品供需結構的掌握,建構彈性生產網絡,評估調整全球布局。
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今天邀請僑務委員會委員長徐佳青、經濟部、國發會等報告“美國對等關稅政策對僑台商全球布局之挑戰,及我政府協助僑台商之具體策略與措施”,並備質詢。
台經濟部報告提到,特朗普上任後採行對等關稅政策,不但衝擊台商的既有布局,關稅政策不確定性也為台商的未來布局規劃帶來巨大挑戰。
徐佳青指出,面對對等關稅來襲,產業過度集中於單一市場所帶來的經營風險日益顯著,透過區域整合、多邊參與來降低對單一市場風險暴露,已成當務之急。政府除積極爭取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印太經濟架構(IPEF)等區域經濟合作機制,持續深化新南向政策,加強與東南亞及其他新興市場國家的連結,同時與美、日、歐等理念相近國家合作,開拓多元市場,分散市場風險,強化產業上、中、下游整合,讓台灣產業生態系更完整,並持續協助僑台商全球多元布局,擴大經貿連結。
“經濟部常務次長”賴建信報告提到,特朗普總統上任後採行對等關稅政策,不但衝擊台商的既有布局,關稅政策不確定性也為台商的未來布局規劃帶來巨大挑戰。
經濟部報告說,在對等關稅宣布的第一時間,立即透過駐外經濟組關懷瞭解重點國家台商,受對等關稅的影響情況及應處作法,並蒐整廠商的各項需求建議。由於對等關稅影響結果尚未定論,多數台商優先與客戶商討如何進行成本分攤,並持續關注當地國政府因應方式,與關稅最後施行情形,據以評估實質影響。針對未來的布局策略,台商雖然將更加謹慎地做出投資決策與因應調整,但確定將持續以“分散風險,建立韌性供應鏈”角度,與客戶商討供應鏈產能布局策略,進行多點多區域布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