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1月28日電/環球時報報導,“星座”級護衛艦是美國海軍急迫期待的新一代中型水面艦艇,但美國海軍25日突然決定該項目中途下馬,僅保留已經開工的前兩艘,這項決定在美國國內引起激烈爭論。如今美國海軍連重新設計建造一款中型水面艦艇都舉步維艱,新一代主力艦艇更全部陷入困境,因此受到廣泛批評。
美國海軍學會網站25日稱,美國海軍部長約翰·費蘭通過社交媒體宣布,美國海軍將放棄“星座”級護衛艦項目,轉而專注於建造海軍能夠更快建造的“新型戰艦”。他表示:“從第一天起,我就明確提出,如果不能增強戰備能力或我們取勝的能力,我不會花一分錢……我宣布,首個公開舉措是戰略性地放棄星座級護衛艦項目。”根據美國海軍與該項目承包商意大利芬坎蒂尼造船集團美國子公司馬里內特造船廠達成的協議,目前已經開工的兩艘“星座”級護衛艦將繼續完成建造工作,但後續建造計畫全部取消。
報導稱,此前由於瀕海戰鬥艦項目的失敗,美國海軍急於尋找一款能夠快速服役、成本可控的中型水面艦艇,最終於2020年選定以歐洲FREMM型多用途護衛艦的設計為藍本,配置美國武器的方案。然而“星座”級首艦於2022年開工以來,麻煩不斷。美國國會的一份報告顯示,該艦的建造進度嚴重滯後、成本卻一路飈升。截至美國海軍取消“星座”級護衛艦項目時,首艦“星座”號僅完工12%,二號艦國會號的完成度更低,然而它們已經耗費了首批6艘同級護衛艦建造費用(76億美元)中的20億美元,交付時間也從原先的2026年推遲到至少2029年。相關報告將導致這種情況的原因歸結於美國海軍在該艦建造過程中反復修改設計。“有時候,設計一艘新船才是更好的選擇”,美國海軍前首席採購官尼古拉斯·格爾廷表示,“事實證明,修改別人的設計遠比看起來要難得多。”
美國“動力”網站“戰區”頻道25日稱,“星座”級護衛艦的關鍵設計目標是採用一種成熟設計,只需進行相對較小的修改即可使其滿足美國海軍的使用要求,這本應該有助於確保項目按計畫和預算完成。但“現在情況恰恰相反”。美國海軍原本的目標是將採購單價控制在10億美元以內,但最新的估算顯示其造價超過14億美元。美國海軍不斷提交修改意見後,“星座”級與其原型FREMM護衛艦的整體通用性已經降低到衹有15%,相當於重新設計了一款新型戰艦。更糟糕的是,“星座”級護衛艦的排水量增加了約500噸,導致它的巡航速度降低到26節,而為了伴隨美國海軍航母打擊群行動,這種護衛艦應該至少需要30節的航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