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軍情聚焦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歐洲“軍事申根區”建設背後的合作與挑戰
http://www.crntt.tw   2025-11-28 09:22:49
  中評社北京11月28日電/近日,歐盟委員會發布了新的軍事機動性條例及歐盟國防工業轉型路線圖,推動在2027年前建立覆蓋全歐盟的軍事機動區域。這一動作被視為歐洲“軍事申根區”建設的最新實質性突破。在俄烏衝突延宕、北約東翼壓力升級的背景下,歐洲試圖通過打通軍事跨境流動壁壘,回應安全焦慮,但其推進過程既承載著防務自主的期待,也面臨著多重現實困境。

  概念目標:強化聯合作戰能力

  所謂“軍事申根區”,核心是將民事申根區的“無國界自由流動”原則復制到軍事領域,打破歐洲各國間的物理、法律及監管壁壘,實現軍隊、武器裝備與後勤物資在歐洲境內跨境調動像申根區人員通行一樣便捷。

  2017年,歐盟推出“軍事機動性計畫”,明確了歐盟內部運送部隊和武器裝備的原則。同年,北約正式提出“軍事申根區”概念,定位為“強化集體防禦的關鍵工具”。“軍事申根區”運行機制主要圍繞三大議題展開:一是破除三大障礙,即路橋承重不足等物理障礙、國家主權與軍事通行的法律障礙、速度限制與申報流程等監管障礙。二是建立協調體系,成立北約聯合支援與賦能司令部,專門負責統籌北約軍隊跨境調動和後勤保障。三是建設硬件網絡,以“阿姆斯特丹—柏林—華沙”為核心線路,串聯波羅的海前沿國家,形成北約東翼軍事投送骨幹通道。

  從本質上看,這一機制是歐洲防務一體化與北約軍事合作的結合體,各方都試圖通過後勤聯通強化歐洲各國的聯合作戰能力。隨著北約不斷東擴,無論是向前沿快速部署部隊及裝備,還是從西歐向波羅的海國家運送物資,都存在各國邊境管控嚴格和基礎設施不適配等問題。對於歐洲國家來說,其在歐盟機制下實現了商品、人員等自由流動,如果能在軍事領域進一步增強靈活度和自由度,則有望推進戰略自主。

  關鍵進展:實質建設“提速換擋”

  近年來,隨著美歐戰略捆綁加深,以及波蘭等北約東翼國家推動,“軍事申根區”已從概念探討進入“提速換擋”的實質建設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