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美國陸軍人員維修作戰車輛。 |
中評社北京11月25日電/美國政府問責局近期連續發布報告,揭露美軍武器裝備在維修保養方面的諸多問題,引發外界對美制裝備可靠性的廣泛質疑。
美國政府問責局在一份有關美軍武器系統維修保養的報告中稱,美軍的武器裝備維修保養面臨“數據困局”。一方面,國防部未能從承包商和製造商處獲得完整的數據權限與知識產權;另一方面,對已獲取的知識產權包括工程圖紙和技術手册等管理不善,項目人員也未對隨武器系統交付的數據資料進行全面審查。
由於缺乏完整的數據權限,維修人員不得不依賴供應商提供零部件,導致維護周期大幅拉長。為縮短維修時間,美國海軍採取“拆東墻補西墻”的做法:從因損壞待修的裝備上拆卸可用零部件,安裝到其他待修裝備中,以此維持艦機的戰備狀態。例如,F/A-18戰鬥機維護人員因未能獲得射頻電纜的數據權限,只能從停飛的飛機上拆卸零部件;弗吉尼亞級潛艇維護人員也因缺乏關鍵零部件技術數據,不得不從其他潛艇拆取零部件以維持運行。
幾乎同一時期,美國政府問責局發布的另一份報告《武器系統維保:影響地面戰車執行任務的各種挑戰》進一步指出,由於維修保障不力,美國陸軍和海軍陸戰隊在執行地面任務時所依賴的坦克、裝甲車及卡車等裝備,其任務能力出現明顯下滑。
報告顯示,陸軍和海軍陸戰隊使用的18型作戰和支援車輛普遍面臨零部件供應不足、技術信息陳舊等問題。陸軍方面,過去10年,6型作戰車輛中僅“布拉德利”戰車達到90%的戰備標準;5型保障車輛中,衹有2019年列裝的“聯合輕型戰術戰車”表現尚可,在6年中有3年保持90%的任務能力。海軍陸戰隊方面,7型主要戰車中有5型出現戰備水平下滑,僅兩棲突擊車和輕型裝甲車的任務能力有所改善。其中,可搭載16人的兩棲裝甲運兵車戰備水平下降超過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