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歐洲天空之盾”倡議下,多國確認採購IRIS-T防空系統。 |
中評社北京10月13日電/據外媒報導,德國政府計畫在未來一年多劃撥近830億歐元(約合971億美元)的專項資金,用於武器裝備採購。其中,擬用於採購美制武器的金額約為68億歐元,僅占總金額的約8%,其餘資金將主要投向歐洲本土軍工企業。有分析認為,這反映出歐洲國家在裝備採購上日益傾向於“歐洲製造”,歐洲軍工正借此掀起新一輪自主浪潮。
美制武器遇冷
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數據顯示,2020年至2024年,北約歐洲成員國約64%的武器進口自美國,比2015年至2019年的52%顯著上升。這一變化主要受美國拜登政府“拱火”俄烏衝突的影響。特朗普重返白宮後,持續施壓歐洲國家增加軍費並擴大對美制武器的採購。今年7月,在與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達成貿易協議後,特朗普曾宣稱,歐盟將採購價值數千億美元的美制武器。
然而,在調停俄烏衝突未見成效的同時,特朗普政府對歐軍售也遭遇挫折。據報導,曾是美制武器重要買家的德國,正在調整武器採購方向。根據德國議會預算委員會列出的詳細清單,2025年9月至2026年12月,德國擬推進154項重大軍購項目,總額近830億歐元。該計畫明顯向歐洲本土軍工企業傾斜,美國軍工企業僅獲得約8%的採購份額。目前,美國軍火商有望中標的,僅有P-8A反潛巡邏機搭載的魚雷和“愛國者”防空導彈及配套發射裝置兩項。
歐洲國家正表現出對美制武器的排斥傾向,且這一傾向早有跡象。今年3月,歐盟啟動“重新武裝歐洲”進程,推動成員國在國防領域聯合投資、採購並提升產能。隨後多國紛紛響應,接連放棄採購美制F-35戰鬥機。葡萄牙率先宣布放棄選擇F-35作為其下一代戰鬥機,轉而考慮瑞典的“鷹獅”或法國的“陣風”戰鬥機。西班牙決定增購歐洲“台風”戰鬥機,並加快與法國、德國聯合研製第六代戰鬥機。波蘭雖已接收首批2架F-35戰鬥機,但後續32架採購計畫已被擱置,轉而優先升級現役F-16戰鬥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