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8月27日電/“‘敵’占據主要道路和制高點,命你部做好戰鬥準備!”初秋深夜,某野外訓練場,中國陸軍某旅一場多兵種協同訓練有序展開。
偵察分隊官兵趁著夜色潛入密林,炮兵分隊官兵運用夜視裝備展開偵搜,主戰分隊官兵向任務區域快速機動……隨著指揮員一聲令下,各作戰單元迅速展開行動。
“戰爭不分晝夜,我們組織夜間訓練,就是要引導官兵時刻保持‘弓滿弦、帶甲眠’的備戰狀態。”該旅領導介紹,此次訓練,他們緊貼實戰構設多兵種協同作戰場景,圍繞隱蔽接敵、引導打擊等課目展開專攻精練,錘煉官兵夜戰本領。
“僅剩3號道路可供裝甲車輛通行,且‘敵’反裝甲武器已占據有利地形。”機動途中,根據偵察分隊傳回的情報,指揮員迅速研判戰場態勢,果斷調整進攻戰術和協同時機。
步兵、偵察、電抗分隊持續襲擾,吸引“敵”注意。裝甲車輛迅速疏散隱蔽,待炮兵分隊實施火力打擊時,借炮火聲掩蓋發動機轟鳴,沿3號道路全速開進。
各分隊合力突擊,順利抵達預定地域後,立即投入“戰鬥”。官兵實時共享戰場信息,保持密切協同,很快瓦解“敵”外圍防線,最終成功占領“敵”指揮所,完成既定任務。
晨曦微露,參訓官兵征衣未解,就地展開復盤。針對查找出的“敵情預想不充分”“隱蔽接敵意識不強”等短板不足,他們逐一制訂針對性補差計畫,為接下來的訓練找准方向。
來源:中國軍網-解放軍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