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烏克蘭試射“火烈鳥”導彈(來源:澎湃新聞) |
中評社北京8月26日電/烏克蘭近日首次公開了國產“火烈鳥”巡航導彈的量產畫面。據烏方公布的信息,“火烈鳥”射程可達3000公里,是“目前烏克蘭擁有的最成功的導彈”。這一新型武器的亮相也引發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
那麼,“火烈鳥”巡航導彈性能究竟如何?它的突然亮相體現了烏克蘭怎樣的政治意圖?
借雞生蛋
烏克蘭媒體近日報導,烏克蘭自主研製的一款名為“火烈鳥”的新型導彈已投入量產。烏克蘭國防部長什梅加爾確認了媒體有關烏軍已裝備“火烈鳥”遠程導彈的報導,但他未提供具體細節。從媒體目前披露的信息來看,該導彈射程3000公里,彈頭重量達1噸,採用固定彈翼。有關“火烈鳥”巡航導彈的技術來源存在兩種推測:一是蘇聯圖-141無人機改進型,二是英國FP-5導彈的授權生產版本。軍事觀察員邵永靈認為,鑒於烏克蘭當前工業基礎薄弱,後者可能性更高,即通過引進技術實現本土化量產。
邵永靈:今年2月阿聯酋阿布扎比防務展上,英國與阿聯酋合資的米蘭尼昂集團展示了FP-5巡航導彈,其性能參數與烏克蘭“火烈鳥”導彈高度相似。所以分析普遍認為,“火烈鳥”實為FP-5的烏克蘭本土化版本。受俄軍持續轟炸影響,烏克蘭難以獨立研發新型武器,採用成熟技術進行適應性改造是更現實的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