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空軍人員正在組裝核彈。 |
中評社北京6月30日電/近日,國際廢除核武器運動(ICAN)發布報告稱,2024年全球核武器開支較前一年增長11%,達到1002億美元。其中,美國核武支出達到568億美元,超過其他擁核國家核武支出的總和。近年來,在高額預算支撐下,美國加速推進核武器現代化,並已形成系統性的核軍備擴張路徑,其核武庫更新速度和規模再創新高。這種無節制的擴核行為,是美國霸權邏輯在軍事領域的集中體現。
加速更新現有核武器
近年來,美國在現有核武器更新方面動作頻頻,多個項目呈現加速態勢。以W76-2核彈為例,從2018年2月美國發布《核態勢評估報告》提出發展該型核彈需求,到2019年2月完成首枚核彈生產,時間僅間隔12個月。該型核彈主要搭載於美國海軍俄亥俄級彈道導彈核潛艇攜帶的“三叉戟 D5”導彈上,是美國海基核威懾的重要組成部分。
美國B61-13核彈的研發進程同樣迅速。2023年10月,美國國防部正式宣布B61-13核彈研製計畫。今年5月,首枚該型核彈提前1年完成生產,整個研發周期僅用19個月。
此外,美國還持續推進海基核巡航導彈的研製。美國海基核巡航導彈的歷史可追溯到冷戰時期。到了2013年,奧巴馬政府推動該型導彈全部退役。特朗普在第一個總統任期重啟該型導彈研發。隨後,美國國會在2024財年國防授權法案中持續為海基核巡航導彈發展計畫提供資金支持,並要求該型導彈在2034年9月前具備初始作戰能力。
冒進研發新型核武器
除推動現有核武器持續升級外,美國還無視《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將代號W93的核彈研製計畫提上日程。有報導稱,W93核彈不是對現有核彈頭的簡單延壽或局部改進,而是被定位為全新項目。其命名方式打破自冷戰以來的數字後綴傳統,或意味著美國核武庫建設正進入全新周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