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軍情聚焦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戰略搖擺?美國為何在中東幾進幾出
http://www.crntt.tw   2025-06-24 11:22:48
  中評社北京6月24日電/環球時報編者的話:6月22日,美軍對伊朗3處核設施發動打擊,這標誌著美國正式介入以伊衝突。多家阿拉伯媒體分析認為,美國再次介入中東地區衝突,源於其對地區安全失控的深層焦慮,以及對戰略利益喪失的現實擔憂。從干預到撤軍,再到重新干預,美國在中東地區反復上演著“老劇本”。為什麼美國在中東地區幾進幾出,始終處於“撤而不離”的狀態?有些阿拉伯媒體將美國這種行為形容為“戰略搖擺”,但也有專家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這種循環背後是美國始終緊扣自身國家利益的各種計算。

  “鮑威爾的幽靈”再次在中東游蕩

  2003年2月5日,美國時任國務卿鮑威爾拿著一支裝有白色粉末的試管,在聯合國安理會發表講話時稱:“伊拉克的行為和事實表明,薩達姆及其政權正在隱瞞其製造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努力……我今天的每一項聲明都有可靠信源支持。”一個多月後,美國便以“伊拉克藏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並暗中支持恐怖分子”為由,繞開安理會,單方面對伊拉克實施軍事打擊。歷時7年之久,美國戰鬥部隊才撤出伊拉克,最終也沒有找到所謂“大規模殺傷性武器”。2013年,鮑威爾才承認:“我當然對我在聯合國的講話感到遺憾……其中許多內容被證明是錯誤的。”

  今日俄羅斯電視台網站6月19日的報導回顧了上述歷史事件。報導稱,雖然鮑威爾公開為美國2003年入侵伊拉克道歉,但對於美國來說,“想要改正錯誤為時已晚”。當下,“鮑威爾的幽靈”再次在中東游蕩,這次是在人口約為伊拉克人口兩倍、國土面積約為伊拉克國土面積4倍的伊朗。報導認為,“以色列想把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拖入軍事行動,這讓我們重新回到2003年的原點”。

  美國為何無法從中東抽身?綜合阿拉伯媒體的報導,能源與航運安全問題是美國最為關心的問題。雖然美國通過頁岩油革命實現了石油產量的激增,但它仍然是主要的石油進口國。中東是全球石油市場的關鍵“閥門”,一旦那裡的霍爾木茲海峽動蕩,全球能源價格也將劇烈波動,不利於美國自身的經濟發展和物價穩定。

  其次,美國要防範所謂“敵對力量”勢力擴大。在美國戰略界,伊朗被視為“修正主義國家”,其與黎巴嫩真主黨、敘利亞、也門胡塞武裝以及伊拉克什葉派民兵之間日趨緊密的聯繫,構成所謂“什葉派新月”的戰略威脅。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