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軍情聚焦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歐洲加速打造軍工聯合體
http://www.crntt.tw   2025-05-06 10:34:21
  中評社北京5月6日電/據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5月2日報導,美國龐大的軍工複合體招致諸多批評,但如今已成為歐洲向往的目標。

  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2024年全球國防開支出現了自冷戰結束以來的最大同比增幅,其中歐洲是主要貢獻者。

  當然,增幅中的很大一部分將流向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和通用動力公司等美國主要承包商。但歐盟希望至少50%的歐洲軍事採購流向歐洲本土公司,實現這一目標需要進行重大的產業改革。

  由於冷戰後歐洲國家削減軍事預算的幅度遠大於美國,歐洲本土防務供應商變成了小眾、小批量、單位成本高昂的生產商。空中客車旗下軍事子公司憑借120億歐元的收入成為2024年收入最高的歐洲防務公司。相比之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當年收入為710億美元。

  這造成了一個惡性循環,北約成員國越來越多地將採購轉向具備大規模生產能力的美國承包商。根據歐盟委員會的數據,在俄烏衝突爆發以來,歐盟增加的採購中衹有22%留在歐洲。

  解決這個問題的第一步是生產更多歐洲已在製造的產品:彈藥。在歐盟未能按期在2023年3月前向烏克蘭交付100萬發炮彈之後,歐盟撥款5億歐元用於擴大炮彈產量。其中四分之一的資金流向了德國萊茵金屬公司,該公司力爭到2027年實現年產110萬發155毫米口徑的炮彈,到2030年實現年收入增長兩倍,達到300億歐元。萊茵金屬希望發展成為一家美國式的全能承包商。

  德國是領先的坦克製造國,但是歐洲每種類型的坦克都有幾個防務公司在相互競爭。護衛艦、潛艇和戰機方面也是如此。

  理想情況下,這些公司會合併成兩大巨頭,各自競標一份統一合同。現實中不太可能出現頂級公司之間的合併。歐洲各國政府在多數防務公司中都持有股份,而且不願放棄控制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