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19日電/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網站3月16日刊發文章,題為《對許多歐洲人來說,特朗普在北約的核保護傘上打了幾個洞》,作者是約瑟夫·阿塔曼。文章摘編如下:
歐洲面對新局面。
美國曾堅定不移地承諾幫助歐洲抵禦俄羅斯,那段和平歲月已一去不返。至少在唐納德·特朗普入主白宮期間,取而代之的是一種交易性質更強的關係。並且,其中的利害關係重大。
今年2月,美國副總統萬斯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對決策者們表示,歐洲必須“大力加強自身防禦能力”。
到目前為止,歐洲的回應是承諾增加本國和對烏克蘭的國防開支,同時著眼於採購歐洲製造的武器裝備。但也有人提出更為激進的解決方案:建立歐洲的“核保護傘”。
美國一直以來都是歐洲的老大哥,但法國和英國也都是老牌的核大國。雖然世界上的核武器大多掌握在美國和俄羅斯手中,但法國也擁有約290枚核彈頭,英國擁有225枚美國設計的“三叉戟”導彈。
最近幾周,隨著華盛頓方面的可靠性似乎有所動搖,歐洲領導人紛紛表示,希望在英國或法國的核保護傘下加強共同防禦。
本月早些時候,法國總統埃馬紐埃爾·馬克龍承諾,將“開啟有關利用我們的威懾力量保護歐洲大陸盟友的戰略討論”。在此之前,當時最有可能成為德國下一任總理的默茨呼籲與法國和英國就擴大核保護範圍展開對話。
波蘭總理唐納德·圖斯克表示,法國的提議“並不新鮮”,在以往的對話中已被多次提及,他對這一想法表示支持。瑞典和丹麥等國歷史上一直反對核武器,如今其領導人也對法國向歐洲盟友伸出的橄欖枝表示歡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