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兩岸專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大陸抗戰史展有巧思 對台善意對日警告
http://www.crntt.tw   2025-08-28 09:56:22
展覽中出現不少關於國民黨抗日的內容。(中評社 俞敦平攝)
  中評社北京8月28日電(記者 俞敦平)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這次針對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的特展別有巧思也釋出一定的善意,其中納入國民黨正面戰場與台灣在日據時期的抗日行動,再點出南京大屠殺等悲劇之餘,同時介紹戰後中日關係;其中導覽在跟軍訓課前來參訪的學生們介紹時也強調“記住的是歷史,而不是仇恨”。整體呈現既有警告也有善意,為中日與兩岸在歷史對話與民間交流上打開新的可能。

  本次的特展內容並非單線敘事。除凸顯中共在戰場的角色,也清楚鋪陳國民黨於正面戰場的多場會戰,並呈現霧社起義、台灣光復等內容;相關展件甚至可見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幟與盟軍(含美軍)救援、識別裝備,訊息明確:承認多元面向,將台灣經驗納入共同記憶。對台而言,這既是善意也有空間——主體敘事仍以中共方為核心,但“承認”本身意味著可以討論、可以交流。

  面向日本,展場毫不迴避侵華暴行,點名右翼否認歷史的現象,同時在後段安排中日邦交正常化後的互動與合作。更關鍵的是南京大屠殺專區:導覽提到影片的內容有提別強調“要記住的是歷史,而不是仇恨”,導覽員因觀眾多半不會完整看完影片,特地停步指給軍訓學生聽。這一插曲把展覽的兩手策略具體化——對外,要求面對真相;對內,教導年輕世代把記憶化為理性,不讓仇恨主導未來。

  中日與兩岸的“憋扭”屬性不同:前者是加害與承認的問題,後者是誰為主體的話語權之爭。此次展覽以“對日強硬指認、對台納入承認”的配置,同步傳遞訊號:一面警告日本右翼對過去暴行的否認不可接受,一面替台灣受難者與國軍老兵發聲;而對參觀學生強調不以仇恨為教育目標,則試圖把記憶導向理解與合作。

  這檔展覽以公共陳列與導覽現場,把“承認多元—拒絕否認—走向合作”串成一條可走的路。或許三方可在史料基礎上進行三方共同研究、教材比對、檔案開放與學術互訪,讓彼此的記憶逐步對齊差距。歷史的真相需要共同挖掘;記住歷史,不是延長仇恨,而是為和解與合作鋪路。若能把這套邏輯從展廳帶到校園與學術社群,中日與兩岸關係或許就有機會把沉重過去,化為更穩固的互信基礎。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