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王醫師(中評社 邱韵攝) |
中評社北京7月6日電(實習記者 邱韵)台灣醫師王先生在2025年兩岸青年峰會期間接受中評社記者採訪。他表示,兩岸同胞是血濃於水的一家人,希望兩岸青年增進交流,共同書寫兩岸和平發展的美好故事。
王先生已經參加兩岸青年峰會多年。他認為,兩岸青年在峰會活動中進行良性的交流,消解誤會,增進瞭解,堅定了攜手向前的決心。王先生表示,“希望台灣青年可以來大陸走一走,看一看,真實地去感受,而不是被一些虛幻的謊言所迷惑。”
王先生回憶,自己初次進京時,正值新中國成立60周年慶典,此番經歷在他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隨後,他赴香港浸會大學攻讀中藥學碩士學位,期間因父親去世不得不回到家中安頓家業。直到2019年,他再度回到北京,進入同仁堂工作。“我帶著一些家族傳承下來的經驗來到同仁堂,剛開始時,藥房的同事經常來問我‘王醫師,這個藥可以這樣用嗎?’我都會很自信地說,‘沒事,我們祖輩一直是這麼用的。’”王先生表示,正是憑借家族的傳承與臨床實踐,他與團隊在工作中創造了不少“奇跡”——曾有患者因重症腎病被判定必須透析,同時伴有嚴重椎間盤突出,幾乎無法行走,但在團隊的精心治療下逐漸康復。
此外,王先生嘗試在京推廣在台灣發展較為成熟的“中醫家庭醫師”醫療模式。他指出,北京作為一個大型城市,居民就醫偏向於解決當下的問題,在人文關懷方面稍有欠缺。而家庭醫師可以有效提供情緒方面的幫助。目前王先生在同仁堂組建的團隊,已服務於周邊3000多個家庭。
除了在醫學領域的鑽研,王先生也熱衷於融入當地生活。他笑稱,自己喜歡和北京的老大爺們下棋、聊天,聽他們講述在這片土地上的溫情往事,這也讓他更深刻地體會到北京的獨特人情味。
談及北京的變化發展,王先生表示感受深刻。他認為,北京生活節奏比較快,是一個動態更新的城市,但不變的是北京市民對港澳台朋友的友善態度。王先生說,“北京是一個非常好的平台,感謝國家讓我在這裡有發光的機會。我也常跟我的台灣朋友們說,大陸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希望他們也來到這邊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