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兩岸專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中評現場:兩岸同胞在蓉座談 共溯抗戰記憶
http://www.crntt.tw   2025-06-25 00:40:36
中國新聞社四川分社社長鄒輝主持會議(中評社 許思悅攝)
  中評社成都6月25日電(實習記者 許思悅)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台灣光復80周年。6月23日,2025“文化抗戰川渝行”兩岸媒體採訪活動座談會於成都舉行,兩岸抗戰將士後代、抗戰史研究學者,兩岸媒體代表、台灣自媒體人齊聚一堂,共同回望烽火歲月,緬懷抗戰先烈,探討歷史文脈保護與傳承、兩岸交流合作融合發展的時代意義。座談會由中國新聞社四川分社社長鄒輝主持。

  在專題分享環節,四位嘉賓分別圍繞張自忠將軍的事跡、台兒莊大捷、四川和重慶抗戰的貢獻發表演講,為現場觀眾帶來一場生動的“歷史課”。抗戰名將張自忠之孫、民革四川省委會原駐會副主委張慶成用家族的歷史、親歷者的視角深情講述了張自忠將軍從喜峰口大捷到棗宜會戰殉國的壯烈抗戰歷程,再現這位被國共兩黨共同追認的民族英雄“盡忠報國”的光輝一生。台灣黃埔軍校同學後代聯誼會會長、“自忠學堂”創辦人丘智賢從戰略全局角度深入剖析了台兒莊戰役,他以翔實的歷史細節講述了劉湘動員川軍抗戰、川軍將領王銘章壯烈殉國等感人的抗戰故事。重慶大學歷史文化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副教授錢鋒深入解析國民政府1930年代中期確立重慶為戰略大後方的決策過程,包括蔣百里“三陽防線”理論、1935年四川大學演講及交通軍工體系建設。四川省委黨史研究室原二級巡視員周銳京則以厚重的史料、鮮活的史例梳理了川軍抗戰的全過程。

  針對台灣歷史教育和傳播領域存在的問題,丘智賢指出,當前台灣高中歷史課本對抗戰內容進行大幅删減,僅以半頁標注錯誤的地圖概括相關史實,甚至以日方立場將中國抗戰史納入“東亞史”框架,將抗戰史視為“外國史”。部分媒體與社群平台刻意抹黑抗戰敘事,將其污名化為“老掉牙話題”,更有甚者為漢奸汪精衛等歷史罪人翻案。賴清德無視《開羅宣言》,對抗戰紀念活動採取“零預算、零提及”的冷漠態度,在歷史教育層面消極作為,致使台灣民眾對抗戰歷史的認知呈現碎片化狀態,部分解讀出現嚴重扭曲。

  應該如何正確認識、理解抗戰?丘智賢表示,中國抗戰的口號抗戰建國凝聚了中國的民族意識,對於青年尤然,應當推動“共享史料、共寫史書”,以抗戰為兩岸最大公約數,共同弘揚抗戰精神,抵制媒體對歷史的扭曲解讀,強化民間傳承與交流。錢鋒教授則提到“共有歷史”概念,強調兩岸應超越政治敘事差異,共同銘記包括台灣志士在內的全民族抗戰史。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