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勞動關係學院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副教授郭振家(中評社 海涵攝) |
中評社北京3月19日電(記者 海涵)中國勞動關係學院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副教授郭振家18日在《中國台灣問題幹部讀本(2024年版)》出版座談會上表示,今年有四個紀念日與台灣問題密切相關,今年是中日甲午戰爭中國戰敗130周年紀念、今年的3月12日是世紀偉人孫中山先生逝世100周年、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和台灣回歸祖國八十周年的紀念、今年是《反分裂國家法》頒布二十周年。2025年,在這四個紀念日的前後,中共中央台灣工作辦公室、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發布2024年版《中國台灣問題幹部讀本》,很有必要,意義重大。
郭振家表示,談到台灣問題,今年有四個紀念日與台灣問題密切相關。
第一,今年是中日甲午戰爭中國戰敗130周年紀念。中日甲午戰爭(1894-1895年)結束後,1895年4月,清朝政府被迫與日本簽訂了《馬關條約》。根據這個條約,清朝需向日本支付2億兩白銀的巨額賠款,此外,割讓台灣全島及附屬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並承認朝鮮獨立(實際由日本控制)。這是中國的歷史恥辱,也是台灣悲情的歷史開端。每一位研究台灣問題的學者,都會對這段歷史難以忘懷。
第二,今年的3月12日,是世紀偉人孫中山先生逝世100周年。孫中山先生是偉大的民族英雄、偉大的愛國主義者、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他一生追求國家統一和中華振興,受到海峽兩岸全體中華兒女的景仰。1912年元旦,孫中山向中外宣示:“中國如不能收復台灣,即無法立於大地之上。”1924年11月,他在北上途中曾經指出,“‘統一’是中國全體國民的希望。能夠統一,全國人民便享福;不能統一,便要受害。”所以,為了全國人民的幸福,兩岸中國人務必要攜手推動統一的實現。
第三,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和台灣回歸祖國八十周年的紀念。近代以來,日本妄圖侵略吞並中國之心久矣,而其從妄想到實踐的第一步就是殖民台灣。今天,台灣回歸祖國懷抱已經八十年,但是台灣島內仍然有一些親日的台獨思想在蔓延,甚至有些人還幻想所謂“台灣有事、日本有事”。中國大陸現在已經實現了國力提升和“四個自信”,但是台灣島內“身為中國人的自信”的確立,恐怕還需要很久的時間。眼下民進黨當局恣意妄為、倒行逆施,不僅希望“倚美謀獨”、“以武拒統”,還不斷限縮兩岸的交流空間,所以,兩岸之間純粹的和平統一也恐怕越來越渺茫。
第四,今年是《反分裂國家法》頒布二十周年。2005年,在當時阿扁再次連任、囂張地推動所謂“台獨時間表”的時候,中國大陸通過《反分裂國家法》,這是遏制台獨分裂勢力的法律利劍。《反分裂國家法》第八條明確了非和平方式解決台灣問題的三種情形,明晰了法律底線,也成為遏制台獨分裂勢力分裂國家的“高壓線”。當前兩岸關係日趨複雜嚴峻,《反分裂國家法》實施20周,年彰顯了大陸反對台獨的決心和戰略定力,對兩岸關係的穩定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