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兩岸智庫聯誼會3月17日下午在香港亞太戰略安全研究所以《反分裂國家法》實施20週年為主題舉行座談會。 |
中評社香港3月19日電(記者 束沐)香港兩岸智庫聯誼會3月17日下午在香港亞太戰略安全研究所舉行座談會,以《反分裂國家法》實施20周年為主題展開交流研討,並對近期民進黨當局“抗中17條策略”後台海形勢進行分析研判,展望反“獨”促統前景。
座談會由香港亞太戰略安全研究所所長李風主持。他表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趙樂際日前首次提出“以法懲獨”制度體系。應加強“以法懲獨”執行層面的行動,有法必依,執法必嚴,嚴肅處理、及時打擊台獨分裂事件,並公布相關重要案例,在社會上形成宣傳教育效應,對台獨分裂勢力進行法律震慑。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中心榮譽研究員凌友詩表示,世界上衹有一個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代表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懲獨22條”補充了《反分裂國家法》的懲罰條款,在實施過程中彰顯了對台行政、立法和司法管轄權,也是國家統一的“現在進行式”。今年是抗戰勝利與台灣光復80周年,香港社會應該把握主線,共同維護一個中國原則。
香港中觀研究所所長劉瀾昌表示,20年來台海形勢變化證明立法的必要性,《反分裂國家法》落實要更加精準、更注重實效。民進黨當局升高兩岸敵意與緊張、給兩岸交流交往製造障礙,是台獨勢力窮途末路、物極必反的標誌。形勢對統一越來越有利,要在中美博弈大背景下,團結所有可以團結的力量,把握好反“獨”促統的力度與效果。
香江智匯副主席郭一鳴表示,中共中央台辦主任宋濤指出,《反分裂國家法》是一部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震懾和遏制台獨分裂的法律,是一部促進兩岸關係發展、推進祖國統一進程的法律,他對此表示認同。民進黨當局“17條”是對兩岸民間融合的反制,應警惕兩岸交流全面停止的“落閘風險”,香港可利用“一國兩制”優勢和空間,重新扮演兩岸溝通“中途站”角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