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主任達巍(中評社 陳思遠攝) |
中評社北京10月17日電(記者 陳思遠)在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台港澳研究所、美國研究中心創新工程報告討論會暨中美關係研討會期間,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主任達巍接受了中評社記者採訪,對中美關稅博弈走向、APEC峰會對中美關係的影響、“特朗普2.0”對華策略等熱點議題進行分析。達巍認為,近期中美關稅博弈大概率以緩和為主,若兩國領導人能在APEC峰會進行會晤,就有利於中美達成相關協議,同時指出機制建設對破解協議落地難題的關鍵作用。
中評社記者:中美之間24%的暫停關稅即將到期,而中方也通過稀土管制等措施釋放談判信號。您如何判斷這一輪關稅博弈的短期走向?90天暫停期後的關稅政策是否會成為中美關係“動蕩”的新觸發點?
達巍認為,從整體態勢判斷,近期中美關稅博弈大概率會呈現緩和走勢,雙方大概率會繼續釋放積極信號,首腦會晤也有望如期舉行。對於即將到期的關稅,達巍推測,100%關稅有可能再次推遲。他分析,這種關稅調整模式已逐漸成為雙方在該領域的一種行為方式(pattern),近期雙方雖有抬高要價的動作,但隨後往往會走向緩和,核心原因在於當前中美雙方在經貿領域都存在需求,這一需求將推動短期博弈朝著緩和方向發展。即便90天暫停期結束,後續關稅政策也不會成為中美關係“動蕩”的新觸發點。
中評社記者:特朗普政府將額外關稅生效時間與APEC峰會錯開,中方稀土管制也設置了過渡期,雙方似乎都為對話預留了空間。特朗普政府的對華互動可能面臨“達成協議但執行困難”或“無法達成協議而加劇對抗”兩種情形。從當前態勢看,APEC峰會更可能成為哪種情形的轉折點?
達巍指出,從目前來看,APEC峰會肯定有利於中美達成協議。即便雙方未能在APEC峰會之前敲定協議,後續達成協議的可能性依然較大。他認為,短期內難以保證在APEC峰會前完成協議簽署,但雙方可能會採取“暫緩”舉措,例如推遲100%關稅的生效,同時兩國領導人可能會表示“團隊持續推進工作、爭取明年達成協議”的方向,這一目標更具現實性。總體而言,APEC峰會至少會為中美協議達成提供推動力,即便無法直接促成協議,也會為後續談判奠定積極基礎,因此無需過度擔心中美因無法達成協議而加劇對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