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台港澳研究所所長邵育群(中評社 陳思遠攝) |
中評社北京10月15日電(記者 陳思遠)在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台港澳研究所、美國研究中心創新工程報告討論會暨中美關係研討會期間,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台港澳研究所所長邵育群就中美關係中的台灣問題接受中評社記者採訪。邵育群指出,特朗普政府以“美國優先”為核心,將台灣視為對華戰略籌碼,其內部決策混亂、中美對話機制缺失及特朗普“交易式”作風讓台海危機管控面臨一定風險。特朗普2.0時期功利性的“窮台”策略和國會制衡失效,致使美台海政策主要體現特朗普的個人想法,但戰略模糊仍是美方政策。
中評社記者:當前台海被普遍認為是中美之間最可能爆發軍事衝突的風險點。您如何評估當前中美在台海問題上危機管控的有效性?
邵育群認為,總體上中美在台海發生直接軍事衝突的可能性在特朗普政府任期內相對較小。她分析,主要原因是特朗普本人不希望中美在台海發生衝突,傾向於採取“避戰”政策。她同時指出,特朗普政府內部決策機制存在問題,小圈子決策模式可能導致其對某些情況掌握不全面,這可能引發中美雙方的誤判。
“當前雙方缺乏良好的對話機制,一旦出現誤判,能否及時避免將是一個重大挑戰,”邵育群表示,“總體而言,中美直接軍事衝突的風險雖不大,但因誤判、美方決策機制問題以及雙方缺乏軍事對話渠道等因素,仍存在一定風險。”
中評社記者:特朗普2.0時期對台極限施壓,在芯片產業上對台灣當局進行“敲詐”,這種高度功利主義的做法,是否會加劇台灣的“疑美論”?
邵育群明確指出,這種高度功利主義做法必然會加劇台灣的“疑美論”。她認為特朗普政府試圖將台積電轉變為“美積電”,實質上是“窮台”策略,旨在拔掉台灣最重要的支柱產業。
邵育群認為,對台灣民眾而言,會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美國是在利用台灣,而非如美國政客或民進黨當局所宣稱的“基於民主價值的夥伴關係”,這種空洞的說辭掩蓋不了美國是為了自身利益而非台灣利益行事的本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