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0月16日電/廣西大學工商管理學院講師王海峰博士在中評智庫基金會主辦的《中國評論》月刊333期發表專文《美國對中國海上商業競爭的舉措、動因與影響》。作者認為,特朗普再度執政後,美國通過國內立法、行政命令、資本收購、軍事威脅等手段在造船、航運、港口等方面加強與中國全面戰略競爭。其目的在於削弱中國在造船、航運等領域的主導地位,減少美國對中國製造船舶和港口設備的依賴,推動美國造船業復興,恢復美國的海上商業的優勢地位。本文基於美國政府、國會、智庫等文本分析美國對中國海上商業競爭的舉措,研究其動因,並評估其影響。文章內容如下:
美國依托軍事實力控制海上戰略通道,維護海上霸權。近年來,美國造船、海運等產業衰落,使其意識到單靠軍力不足以稱霸海洋。中國海上商業力量的日益增長,並通過“一帶一路”倡議加強對全球關鍵港口的投資與控制,加劇美國對其喪失海上霸權的擔憂。〔1〕2025年3月4日,美國貝萊德集團以228億美元收購中國香港長江和記持有的巴拿馬運河港口業務及其他全球港口資產,引發全球對中美對港口競爭的關注。此次美國財團收購港口並非是純粹的商業行為,尤其是結合近期美國國內的相關舉措,能夠看出美國已準備對華開展全方位的海上商業競爭。港口收購的背後反映出中美戰略競爭向海上商業領域延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