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大學歷史學院暨台灣研究所副教授張萌(中評社資料圖) |
中評社香港8月30日電(記者 段曉魯)南京大學歷史學院暨台灣研究所副教授張萌接受中評社採訪表示,賴清德刻意迴避抗戰勝利、台灣光復的歷史事實,以“終戰”取代“戰敗投降”,具有明顯的政治意涵。此番言論一出即引發台灣社會強烈不滿,招致各方質疑和批評。究其原因,賴清德完全背離人民史觀,心中衹有政治私利,沒有台灣人民。
一是兜售“終戰史觀”和歷史虛無,傷害台灣人民的民族情感。賴清德將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日稱為“終戰紀念日”,大談歐戰勝利,對抗戰勝利、日本投降諱莫如深。他還借機操弄“台獨史觀”,刻意迴避海峽兩岸中國人民共同抗日的歷史事實,將台灣光復與中華民族抗戰勝利的歷史割裂開來,站在侵略者的立場上,不顧台灣人民的歷史傷痛,完全喪失民族立場。
二是鼓噪“民主對抗威權”虛假敘事,枉顧台灣人民的民生與福祉。賴清德大肆行銷“抗中謀獨”謬論,暗指兩岸“政權對立”,污蔑中國大陸為“侵略者”,叫囂“團結必勝、侵略必敗”,要求台灣民眾“必須團結起來”,“挫折任何擴張、侵略的野心”。賴清德為攫取個人政治私利,不顧台灣同胞求和平、求發展的夙願,強行將其綁上由民進黨一手打造的台獨戰車,充當“台獨炮灰”。
三是借助歷史推動日台“價值外交”,抹煞台灣人民的鮮血與屈辱。賴清德特別提到近期台駐日代表首次獲邀參加廣島、長崎紀念活動,聲稱這是“民主國家”間的友誼和團結。賴清德弱化戰爭責任,無視日據時期殖民者的野蠻統治和殘暴鎮壓,以及台灣同胞浴血奮戰的巨大犧牲,企圖用“民主價值”橋接歷史分歧,以親日媚日歷史敘事爭取日本對台安全支持,強化日台戰略同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