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智庫匯聚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中國評論》月刊第330期內容介紹
http://www.crntt.tw   2025-06-20 00:32:08
第330期《中國評論》月刊2025年6月號已出刊(中評社圖片)
  中評社香港6月20日電(記者 馬逸群)由中評智庫基金會主辦的第330期《中國評論》月刊2025年6月號已出刊。本期《中國評論》共刊發19篇文章,涵蓋兩岸、港澳、國際、經濟、文化等議題。

  本期“專題”欄目聚焦涉台治理的法律視角,刊發了《<反分裂國家法>實踐檢視與實施路徑探討》《台獨領土性論述的法理批判:台灣法律地位再澄清》和《海峽兩岸數據跨境規則銜接的法治邏輯》三篇文章。

  福建江夏學院法學院副教授、福建省台灣法律研究院研究員游志強發表《<反分裂國家法>實踐檢視與實施路徑探討》一文。文章指出,《反分裂國家法》於2005年頒布,至今已施行20周年。回顧《反分裂國家法》的實施實踐,其在政治和法治領域分別發揮著重要的宣示和懲戒作用。一直以來,大陸方面致力於採取積極措施創造有益條件推進《反分裂國家法》的實施,與此相反,民進黨當局和外部不法勢力則是沆瀣一氣,想方設法阻撓《反分裂國家法》的施行。兩岸民眾對“以法治方式治理社會”有著普遍意義上的共識,為應對民進黨當局與外部勢力抵制《反分裂國家法》實施的行徑,在明晰《反分裂國家法》規範構造的前提下,可從持續深化《反分裂國家法》規範韌性、在兩岸間創設有益外部環境、充分運用國際法規約遏制外部勢力不法干預等維度展開法的實踐路徑探索,由此再次促進《反分裂國家法》在兩岸間法治價值的提升與實現。

  武漢大學法學院副教授、武漢大學兩岸及港澳法制研究中心研究員段磊,和武漢大學法學院碩博連讀研究生熊鴻亮聯合發表《台獨領土性論述的法理批判:台灣法律地位再澄清》一文。文章從全面批駁 台獨領土性論述邏輯前提的需要出發,對台灣法律地位再度作出澄清。以《馬關條約》割讓台灣、台灣光復、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為關鍵歷史節點,對台灣法律地位的歷史與現狀形成一套包括四個階段的連貫性敘述。在《馬關條約》割讓台灣之前,台灣不是無主地,而是中國的固有領土;在日據台灣的五十年間,台灣既不是日本的“合法領土”、也不是日本的“殖民地”,而是被日本占領的中國領土。在台灣光復之後,台灣既不是中國新獲得的領土、也未處於所謂“未定地位”,而是回歸祖國懷抱的中國領土。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台灣既不是“中華民國領土”,也不是所謂“台灣國家領土”,而是被地方當局控制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