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大學拉丁美洲研究中心主任董經勝教授在活動現場分享觀點(中評社 葉佳怡攝) |
中評社北京5月9日電(實習記者 葉佳怡)由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主辦,中國人民大學全球領導力學院、中國人民大學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中國人民大學全球治理研究中心合辦的“糾偏錯誤‘二戰史觀’報告發布暨主題研討會”,5月6日在北京召開。五位來自高校、研究機構、媒體的知名專家學者在此次研討會分享自己的觀點。
北京大學拉丁美洲研究中心主任董經勝教授表示,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的主要原因就是西方列強爭奪全球南方的資源和市場。他認為,全球南方國家為反法西斯勝利做出了巨大的貢獻,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後,英國、法國、美國等國家為了戰勝德意日法西斯,充分利用了全球南方國家的物力戰略資源和人力戰略資源。此外,二戰促進了世界範圍之內殖民地人民的覺醒,大大加速了殖民地國瓦解的進程,為極大地推動全球南方的民族獨立運動創造了主客觀的條件。董經勝認為,戰爭不僅促進了全球南方地區民族意識的覺醒,也促進了民主意識的覺醒,推動了全球南方國家的政治民主化。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亞研究所副所長韓璐指出,中國今天在國際上和聯合國安理會上的地位,不是別人恩賜的,而是我們付出巨大的犧牲爭取來的,中華民族歷來是愛好和平的民族,也永遠是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力量。她強調,二戰時中國和蘇聯作為亞洲和歐洲的主戰場,為贏得戰爭勝利,挽救人類危亡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中俄兩國人民在二戰中構築起的偉大友誼,為中俄關係和兩國人民世代友好提供了不竭的動力,中俄共同維護二戰勝利成果已經成為兩國戰略協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院長辦公室(高端智庫辦公室)主任李岩教授認為,此次研討會澄清“二戰史觀”和樹立正確的“二戰史觀”是為了防止戰爭重演,維護和平,這是中國構築和平外交的重要使命。此外,樹立正確的“二戰史觀”可以讓我們認清目前國際局勢處於什麼樣的方位和階段,具有現實意義。他強調,這份報告專業地、全面地、系統地構建完整的敘事體系,幫助我們在國際輿論場上正本清源、回歸常識,十分具有教育意義。
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許海雲教授表示,二戰給所有在歐洲喧囂一時的極端化思想畫上了句號,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雖然世界歷史上還有極右思想,但很少有戰前法西斯主義那種肆無忌憚的喧囂,這是一次思想的大啟蒙。此外,二戰是人類對已有的國際政治秩序、經濟秩序和社會秩序的一次重大調整,世界各個國家和地區至今仍然遵循著二戰後確立的一些基本規則。他強調,在戰爭中,中國實施的策略實際上把游擊戰提升到空前的高度,它所發揮的作用絲毫不亞於歐洲戰場上其他戰法,因此,否定中國在二戰戰場中的作用,理論上是站不住腳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