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東亞安全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中韓專家聚首爾 展望半島及周邊局勢
http://www.crntt.tw   2025-11-19 00:19:37
研討會現場(中評社 崔銀珍攝)
  中評社首爾11月19日電(記者 崔銀珍)由全球戰略合作研究院與經士智庫共同主辦的“中韓戰略合作夥伴關係的新飛躍”國際論壇11日在首爾總統酒店舉行。在第二環節“韓半島及周邊局勢的變化與展望”討論中,中韓專家圍繞美中競爭加劇、全球南方崛起、朝俄走近、韓美日合作強化等複雜地緣環境,就韓半島局勢和中韓關係的未來走向提出了多角度診斷與政策建言。本環節由北京大學國際戰略研究院院長於鐵軍擔任主持。與會專家普遍指出,在地緣格局快速重組的當下,中韓需在競爭與協作、挑戰與機遇之間尋找新的戰略定位,通過重建互信、拓展合作領域為實現地區穩定營造積極條件。

  經士智庫高級技術與創新顧問、前微軟大中華區全球服務部門總經理張軍社回顧了自韓戰結束以來,兩國從長期敵對與意識形態對立逐步走向1992年建交的歷程,認為“擁有不同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的兩國,曾在冷戰後國際關係中走出一條頗具示範意義的道路”,但當前中韓關係面臨的內外部制約已比建交初期複雜得多。

  在此背景下,他將習近平主席此次訪韓和中韓首腦會談評價為“再次確認中韓戰略合作夥伴關係重要性和相互需要性的關鍵契機”。在政策建議方面,他概括提出五點思路:通過戰略溝通提升互信,構建更加符合時代要求的經貿合作體系,提高人員往來規模和質量,通過交流與輿論引導改善民意基礎,並在多邊機制和全球治理領域加強協調與合作。張軍社指出,去全球化、保護主義和民族主義擴散叠加美中戰略競爭,使中韓都面臨“前所未有的戰略抉擇壓力”,“中韓關係不應針對第三方,更不應受制於第三方”,應在重建互信基礎上共同為地區和平與繁榮作出貢獻。

  西江大學知識融合媒體學院特聘教授王善澤認為,俄烏衝突爆發後,美中在多領域展開全方位競爭,國際秩序已進入結構性拐點,“這一劇烈變動首先、也最強烈地反映在東北亞和韓半島”。他指出,冷戰結束後以新自由主義為核心的經濟秩序加劇不平等與政治極化,特朗普第二任期以來保護主義回潮,則成為“放大全球不滿情緒的重要推手”。在東北亞層面,美日同盟和韓美日合作不斷強化,“新冷戰軸線”逐步成型;與此同時,朝俄走近以及雖然中國保持審慎態度,但交織出新的緊張格局。

  王善澤提到,薩德部署後韓中關係跌至建交以來的最低點,“如何防止外交與安全領域的對立連鎖衝擊經濟合作和人文交流,是當前的關鍵課題”。他判斷,從中長期看,美中競爭仍有可能被“管控在可管理的緊張狀態之內”;如果中國在形象改善和國際信任重建方面取得進展,將有利於推動政策領域多極化和小多邊合作機制的活躍。對韓國而言,他建議“在繼續把韓美同盟視為外交與安全基石的同時,如中國能夠強化和平共處、合作共贏形象,韓中合作完全可以實現質的升級”,雙方應在這一不確定轉型期通過更為緊密的戰略溝通與協作,將危機轉化為契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