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專業骨幹(左二)與戰友研討訓練中遇到的問題(圖源:央視網) |
中評社北京3月16日電/據央視網報導,初春時節,陸軍某旅組織官兵走進訓練場,運用列裝不久的某型裝備開展實彈射擊訓練。各項工作準備就緒,金宏坤展開一輪射擊,便取得“一發中靶”的好成績。
“平時模擬訓練中,我利用抗震模擬器,在複雜環境條件下進行針對性訓練,積累總結射擊經驗,才有了這次成績。”金宏坤說,該型裝備列裝後,他雖然圍繞新射擊流程、新制導模式開展專攻精練,但射擊成績總是不理想。後來,旅隊“大師傅工作室”自主研發的抗震模擬器應用於輔助訓練,有效提升了訓練質效。
據瞭解,金宏坤所說的抗震模擬器,是該旅“大師傅工作室”成員、坦克二連三級軍士長龔海波牽頭研發的,專門用於模擬射擊訓練的輔助設備。“這款設備是我們集聚旅隊優勢資源,用基層官兵智慧賦能練兵備戰的新成果。”該旅機關幹部汪瑞對記者說。
交談間,記者隨汪瑞來到該旅模擬訓練室。一台模擬訓練器旁,龔海波正認真對比近段時間官兵模擬訓練的數據,不時在筆記本上做著記錄。“根據今天射擊訓練現場情況,結合官兵日常訓練中的反饋,我初步整理了抗震模擬器的優化方案。”龔海波對記者說,總的看,這款輔助設備的座椅震動強度與官兵實彈射擊時的數據基本一致,但振幅有些大,這種情況會影響官兵射擊精度。
說完,他轉過身使用桌子上的軍線電話,聯繫一位院校專家,向其咨詢相關問題、提出技術支持需求。
“基層官兵身處練兵備戰一線,是武器裝備的使用者、戰法訓法的實踐者。哪些部件有待改進,哪些地方需要加強,哪些方法有必要優化調整,他們最有發言權。”談起龔海波和戰友的創新故事,汪瑞向記者講起一件往事。
有一次,龔海波受領某型彈種首射任務。雖然他事先已和戰友進行了周密準備,但實彈射擊時還是出了岔子:發射瞬間產生的巨大後坐力使激光束脫離靶標,炮彈因此偏離預定軌道。談起那次失利,龔海波記憶猶新。正是這次經歷,讓他萌生了研發輔助器材提升射擊效果的想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