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中台灣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蔡東杰:中美G2格局已是客觀事實
http://www.crntt.tw   2025-11-19 00:43:48
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特聘教授蔡東杰。(中評社 方敬為攝)
  中評社台中11月19日電(記者 方敬為)美國總統特朗普日前稱美中元首會晤是“G2會議”受到矚目。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特聘教授蔡東杰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G2早是客觀事實,近日隨著特朗普“認證”,讓外界關注,但其實該局面存在許久。至於中美陷入“修昔底德陷阱”的可能性,他認為,從過往經驗來看,歷史對修昔底德陷阱的理論支撐相當有限,以當前趨勢觀察,中美仍是鬥而不破。

  蔡東杰,政治大學政治學博士,現任中興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前瞻研究中心主任、國際政治研究所終身特聘教授、當代中國研究中心主任、日韓總合研究中心主任等職,並擔任中華當代兩岸學術交流協會理事長等職。

  特朗普以G2形容中美元首會面,蔡東杰表示,G2並非新的概念,早在2005年就有人提出,只是美國在G2概念出現之後,其政策嚴格來說是避免去用那個詞,或者承認相關概念。美國官方長期避免使用“G2”這個詞,因為倘若官方承認G2就意味著承認其霸權地位出現鬆動,這是華府不願做出的心理與政治承認。

  蔡東杰進一步說明,特朗普本人近日公開認證G2的存在,帶有象徵性的意義。美國如果承認G2,代表間接表述霸權地位鬆動,所以美國的官方政策從來不用G2,但是特朗普仍認證了,代表認可中國大陸當前的綜合實力已追趕上來,但無論特朗普是否提及,G2本來早就存在,“是個客觀事實。”

  對於G2是否牽動霸權轉移,修昔底德陷阱?蔡東杰認為,尚不至於,修昔底德陷阱強調的是當一個新興強權威脅既有霸權的地位時,雙方因恐懼、誤判或刺激所引發的衝突風險會上升;而霸權轉移理論則著重於結構性力量變化,包括經濟、軍事、技術、外交影響力等,對國際秩序的重塑,並指出在權力再分配的過程中,國際體系可能經歷競逐,同盟重組與制度性調整。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