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台灣師範大學東亞系教授兼日本研究中心主任林賢參。(中評社 鄭羿菲攝) |
中評社台北11月18日電(記者 鄭羿菲)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日前的涉台海言論,引起中日關係緊張。台灣師範大學東亞系教授兼日本研究中心主任林賢參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中日關係一定會先冷下來,不過中日之間很多東西都是互利的,經濟上也是互有所需,中日是合則兩利的局面,未來的改變則還需觀察。
中日緊張若持續升溫,雙方有什麼工具應對對方?林賢參說,水產品進口、稀土等會是中國有利的牌,而日本不至於沒有應對中國的牌,但他並不那麼清楚,或許是技術提供,也或許是供給中國日企或中企的關鍵技術性零件。當下的中日緊張氛圍還不至於到2012年的釣魚台國有化事件,雖然網路上確實有比較激進的言論,但真正的民間情緒還需要再觀察。
林賢參曾任法務部調查局調查員,日本青山學院大學國際政治經濟學研究科國際政治學博士,現為台灣師範大學東亞系教授、政治學研究所長、日本研究中心主任。曾任台灣師範大學東亞系主任、國安會助理研究員、中正大學戰略暨國際事務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研究專長為東北亞區域安全、中國對外與軍事戰略、日本外交與防衛政策、日本與中國關係。
林賢參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高市早苗對於“台灣有事”的發言,應不是故意,是在國會應對最大在野黨立憲民主黨眾議員岡田克也質詢,“台灣有事是否符合安全保障法制中可以行使集體自衛權的存亡危機事態?”高市早苗才回應“若動用戰艦且伴隨使用武力的情況下,有可能構成存亡危機”。雖高市早苗未提“台灣”,但前後文確實可以連結起來。
林賢參說,高市早苗並非故意要挑動中日關係的敏感神經,相關說詞是個性使然、脫稿演出,畢竟高市早苗長期就有相關主張,且若要說高市早苗故意為之,那就不需要在APEC與中國領導人有所互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