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特聘教授蔡東杰。(中評社 方敬為攝) |
中評社台中11月18日電(記者 方敬為)日本首相高市早苗稱“台灣有事,可能構成存立危機事態”,掀起波瀾。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特聘教授蔡東杰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高市說法看似偶然,卻反映其推進日本“正常國家化”的動機脈絡,揭示日本主動介入台海衝突的可能性上升,也因而挑起區域形勢的敏感神經。
蔡東杰提到,不過,高市早苗的言論尚欠缺政策支撐,除非日本後續有進一步具體的政策或者行動,那基本上頂多是中日雙方停留在“唇槍舌戰”的階段,不至於發生實質衝突。
蔡東杰,政治大學政治學博士,現任中興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前瞻研究中心主任、國際政治研究所終身特聘教授、當代中國研究中心主任、日韓總合研究中心主任等職,並擔任中華當代兩岸學術交流協會理事長等職。
針對高市早苗說“台灣有事,可能構成存立危機事態”,蔡東杰表示,該言論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它首先是偶然性的,因為發言場合並不是正式發言,而是在國會答詢的過程中隨口說出來,該議題嚴格來說事關重大,可是高市論述的情境並不是正式發言場合,非經過審慎研擬的政策陳述,所以發言掀起波瀾,是其偶然性。
蔡東杰說,高市早苗作為首相,一言既出駟馬難追,講出口的話基本上不太可能收回去,無論後續是外務省或是官房長官等官員出面補充解釋,都難以收拾。當然高市的說法,其實也反映出日本官方對當前外部形勢的焦慮,並非全然的是其立場所驅動,該說法事實上有邏輯脈絡可循,也就是“必然性”的部分。
他說明,時間往回推10年左右,從2015年美日調整防衛指針後,嚴格來說,不管是美日同盟或者是日本在區域與全球戰略,就開始展開轉型,所以高市的發言也反映了10年以來日本戰略轉型的過程。
10年之前,蔡東杰指出,美日同盟是一種區域性的守勢戰略佈局,它著眼的只是一個區域的問題,而且是採取守勢被動的狀態,當時東亞區域還算是相對穩定,不過當整個全球環境開始變化,尤其是美國在重返印太且加重區域布局之際,日本也相應被美國要求承擔更多戰略責任,這對日本來說,是壓力也是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