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亞太防務雜誌總編輯鄭繼文。(中評社 方敬為攝) |
中評社台中11月14日電(記者 方敬為)解放軍海軍“福建號”航空母艦5日正式編入現役,資深軍事媒體人、亞太防務雜誌總編輯鄭繼文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福建艦隊服役,象徵中國軍事現代化進程邁入新頁,雖然短期內對區域形勢不會有立即結構性的改變,但隨著解放軍第一艘電磁彈射航母問世,未來中國大陸在海上作戰能力勢必日益精進,是中國強化海權實力的里程碑。
鄭繼文認為,福建艦的作戰能力,未來有三點可以觀察,首先是福建艦是否會開始像遼寧艦、山東艦那樣,展開“常態性”跨島鏈的遠海長航訓練;其次是這些長航是否伴隨火箭軍與空軍的聯合演訓,進行紅藍對抗式的攻防實兵演練;再者,航母編隊在演訓中的任務形態與投射範圍,將直接反映其對西太平洋制海權的實際影響力。這些都是外界評估福建艦軍力投射效果的關鍵指標。
中國第一艘電磁彈射型航空母艦福建號於11月5日舉辦入列授旗儀式,宣告福建艦航母戰鬥群正式成軍。
鄭繼文指出,從軍事能力的長期發展來看,福建艦入列“絕對是一個標誌性的事件”,因為該航母在機隊的組成與艦載機種類上較以往更為完整,除傳統殲-15艦載戰機外,還能搭載殲-15D艦載電子戰機與空警-600預警機,並配合性能更佳的反潛機隊。這種裝備面向的豐富,代表未來解放軍在海上力量投射與區域拒止(A2/AD)能力上具有可預期的上升空間。
不過,鄭繼文說,福建艦的裝備完善只是第一步,真正決定能否轉化為戰力的是“戰法、戰術、體系”的研發與實戰化。福建艦編入服役,短期內對區域形勢不會有立即結構性的改變,需要進入一段長期的學習與整合期。這段期間需要建立針對不同潛在對手屬性的作戰體系,不僅要把航母的日常運作、飛行、維保與艦上人員訓練常態化,還必須和水面艦艇、潛艦、火箭軍以及空軍形成聯合作戰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