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門大學海洋與邊境管理學系副教授劉燈鐘。(中評社 資料照) |
中評社6月24日電(記者 方敬為)對於美國軍事介入以色列與伊朗的衝突,與美國處理台海可能衝突的關聯性,金門大學海洋與邊境管理學系副教授劉燈鐘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部分人士樂觀認為,美國願意以軍事力量支持以色列,就會用同樣的方式援台,這是不切實際的幻想,因為以色列對美國有直接的利益關係,台灣並沒有,兩者無法相提並論,
劉燈鐘,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法學博士,現任金門大學海洋與邊境管理學系副教授、中華卓越青工總會會長。研究專長包括中國大陸研究、兩岸關係、政黨與選舉、國際治理。
以伊衝突越演越烈,美國表態支持以色列,並直接對伊朗核設施展開攻擊,美國總統特朗普22日表示,美國已完成對伊朗三處核設施的打擊,包括福爾多(Fordo)、納坦茲(Natanz)和伊斯法罕(Esfahan)。呼籲伊朗“現在必須實現和平,否則未來的襲擊將會更加猛烈,也更加容易。”台灣內部有觀察認為,美國處理以伊衝突的方式,或許可映照台海形勢。
劉燈鐘表示,美國直接軍事介入以伊衝突是有多重考量,台海形勢無法相提並論,首先,美國與以色列的關係眾所周知,以色列是美國在中東利益的第一線,美以之間有密不可分的直接利益關係,所以當以色列與伊朗起衝突,美國無論如何就是支持以色列,因為以色列是美國在中東利益的核心。
他說,“以色列之於美國”不可能等於“台灣之於美國”,台灣與美國沒有直接的利益關係,台灣雖然是半導體生產重鎮,擁有晶片代工龍頭台積電,但隨著台積電赴美國擴大設廠投資,以及全球布局的範圍擴大,台灣在晶片供應鏈上的不可替代性即逐漸喪失,當台灣與美國的核心利益無關,美國直接軍事介入台海衝突的機率也就相對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