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前駐史瓦帝尼大使、台灣清華大學副教授趙麟。(中評社 鄭羿菲攝) |
中評社台北6月20日電(記者 鄭羿菲)中東戰事升溫,具兩度駐美經驗的台灣前駐史瓦帝尼大使、新竹清華大學副教授趙麟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只要美國持續支持以色列,中東和平就遙遙無期,以伊戰爭開打,會否越演越烈得看美國扮演什麼角色,若美國未能妥善處理,伊朗將對美國形成不小障礙。但他認為,美國出兵的可能性不大,要擴大變成中東區域戰爭,甚至是核戰的可能性不大。
趙麟話鋒一轉說,中東局勢不穩對中國來說是機會,2023年中國促成了伊朗與沙特阿拉伯恢復建交,現在連美國明尼蘇達州州長華茲都認為,“恐怕衹有中國能促成中東和平談判”,這代表若美國擺不平以色列、伊朗,未來只會墊高中國在中東區域的影響力。
趙麟是美國哈佛大學甘迺迪學院碩士,在1982年到1986年,及1996年到2000年曾兩度駐美,分別出任台駐美國代表處政治組秘書及政治組、國會組組長。2001年返台後擔任總統府第一局長,2006至2009年出任史瓦帝尼大使。現為新竹清華大學清華學院副教授。
趙麟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中東數十年來始終是火藥庫,只要美國繼續支持以色列的政策未變,中東問題就很難獲得永久解決,中東和平也遙遙無期。在國際宣傳上,伊朗塑造自己有製造核彈的能力,但實際上伊朗在提純濃縮鈾的能力還差一段路,宣傳自己有研發核武的能力,是為了鞏固伊朗在中東叫牌的地位,但其實伊朗已不似30年前般好戰。
趙麟說,此次以色列趁美伊磋商核協議時攻擊伊朗,很令人意外,尤其是美國,美國會否出兵介入,現在各界都在關注,尤其是特朗普的講話令人感到非常矛盾,以伊戰爭已開打,中東局勢勢必牽動國際,衝突會否越演越烈,就要看美國扮演什麼樣的角色,若能像美國前總統卡特那樣促成大衛營和談,那中東還能維持“短暫”的表面和平,至少不會有戰火。
趙麟指出,美國航空母艦尼米茲號(USS Nimitz)日前駛離南海,朝西前往中東地區,主要是關切伊朗所掌控的霍爾木兹海峽相關問題,伊朗在中東的地理位置,對美國來說可以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若美國未能妥善處理伊朗的問題,對美國的中東政策將形成障礙,以伊之間牽涉宗教仇恨因素,衝突會持續多久非常難判斷,但若伊朗對霍爾木兹海峽有什麼舉動,對美國來說會非常難受。
趙麟認為,中東局勢的變化,對中國來說是擴張其於中東影響力的機會,別忘了2023年中國促成了伊朗與沙特阿拉伯恢復建交,而現在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已分別與以色列、伊朗外長通過電話希望調解,連美國明尼蘇達州州長華茲都認為,“恐怕衹有中國能促成中東和平談判”,這代表若美國在中東問題上處理得不好,無疑是給中國在中東地區發揮影響力的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