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能流言終結者創辦人黃士修。(中評社 方敬為攝) |
中評社台中5月6日電(記者 方敬為)核三廠二號機即將於5月17日除役,這是最後一部運轉中的核電機組,象徵台灣正式邁入非核家園時代。針對民進黨政府稱至2032年都能穩定供電,“核能流言終結者”創辦人黃士修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核能退場只會出現能源缺口,所謂供電無虞只是話術,有許多隱藏前提,包括火力能源佔比恐怕上看100%,又或者民進黨政府已預見台灣產業外移、空洞化趨勢,當台積電等高耗能產業移出,台灣經濟發展停滯,電力當然夠用。
黃士修,清華大學理學院學士(主修數學、物理),英國倫敦帝國學院物理學碩士班肄業。出身公民團體,為核能流言終結者創辦人兼執行長、廣播媒體主持人及政治評論員。
對於終結核能,經濟部長郭智輝4月29日表示,屆時火力發電佔比將達84%。對於能源短缺的風險,賴清德則表示,經過盤點,台灣2032年以前穩定供電無慮,也強調台灣經濟仍具韌性,盼將危機化為轉機、再轉為商機。
談到核能退場對能源供應的影響,黃士修表示,這幾年來台灣官方說法都是供電無虞,但當中其實有許多隱藏前提,首先,它是用大量增加火力發電去做能源支撐,表面上宣稱發展再生能源的佔比增加,可是仔細去看台電公司歷年來的數字,會發現再生能源的目標事實上是落後的。
黃士修指出,蔡英文總統卸任前曾說,2025年再生能源佔比要達到20%,但截至目前仍未達標,確定跳票。這幾年實際增加的是大型的火力機組,因為也衹有大型火力機組能夠去填補核能發電的缺口。
他說,郭智輝也承認,核三電廠2號機組停止運轉後,火力發電的佔比將高達84%以上,而且這還是有風電、光電的情況,當進入晚間沒有太陽能供電,或者風力發電也減弱的狀態下,恐怕火力發電將上升至90%甚至上看100%,所以民進黨政府所謂的“供電無虞”,顯然只是話術。 |